支由50辆卡车组成的运输队,每天夜间在各防线之间运送物资。
大彭镇紧邻九里山,杜承渊在此构建了最后的屏障。利用山地的天然优势,开凿了盘山交通壕,修建了坚固的地堡群。山顶设置了炮兵观察哨,可俯瞰整个徐州西北平原。当地的石匠们被动员起来,用炸药开山取石,将巨大的石块堆砌在战壕外侧,形成坚固的石墙。同时,杜承渊还在大彭镇周边的村庄建立了情报网络,每村都设有情报员,一旦发现日军动向,立即传递消息。
九里山:天险与工事的完美结合
九里山横亘在大彭镇东侧,是徐州的天然屏障。杜承渊深知此地的重要性,他调动了最精锐的部队在此布防。工程队沿着山体走势,修建了五道防线,每道防线都配备了重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武器。在陡峭的山坡上,埋设了大量竹签陷阱和滚木礌石;山腰处,挖掘了环形战壕,战壕内设置了防炮洞;山顶则构建了坚固的主阵地,配备了高射炮和探照灯。
为了确保物资供应,杜承渊组织人力开辟了多条山间小道,用于运输粮食、弹药和药品。同时,在山体内部挖掘了大型的地下仓库,储备了足够三个月使用的物资。武月如带领的医护队在山脚下设立了野战医院,医院内设有手术室、病房和药房,还配备了从系统中兑换的先进医疗设备。
此时的系统界面显示:
当前时间:1938年1月5日23:59:00
余额: -48,700元(启动紧急借贷机制,每日扣除收益30%偿还)
每日收益:每秒45元
部队构成:系统士兵3300人,本土士兵人(新增2300人),德械军官200人,技术人员420人,战场老兵180人,坦克驾驶员及维护人员120人,汽车驾驶员300人,炮兵营炮手480人,水上巡逻队100人
部队编制:地方保安旅(下辖9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独立营、1个装甲突击连、1个水上巡逻队),设有参谋部、后勤部、政治部等部门,另设3个新兵训练营、战地医护培训班
重要行动:完成马坡镇 - 河口镇 - 柳新镇 - 黄集镇 - 刘集镇 - 大彭镇 - 九里山防线建设;按实际地理布局完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日军侦察和偷袭;构建完善的后勤补给网络;提升部队每日收益
站在九里山山顶,杜承渊望着眼前层层叠叠的防御工事,听着寒风中传来的士兵操练声,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这条精心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