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武月如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别紧张,就像绣花一样,慢慢来。每一针都关乎伤员的生命,我们一定要做好。”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的技术进步飞快。而在周边的村庄,日军的便衣特务正在搜集情报,他们伪装成商人、乞丐,打听杜承渊部队的兵力部署和武器装备情况,企图为日军的进攻提供准确信息。
10月20日,杜承渊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演练。演练场上,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发起冲锋,炮兵对“敌方”阵地进行火力覆盖,空军(由系统兑换的少量轻型侦察机进行侦察)在空中盘旋,提供情报支持。然而,演练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步坦协同不够默契,步兵跟不上坦克的推进速度;炮兵的火力支援有时会出现延迟。杜承渊立即召集各部队主官开会,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他要求各部队每天进行协同训练,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士兵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进行强化训练,从战术配合到团队协作,都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此时,日军的攻击计划已经制定完毕,他们打算在10月26日凌晨,利用炮火掩护,分三路突袭郑集镇,重点摧毁兵工厂和炮兵阵地,杜承渊部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10月25日,当杜承渊再次在作战室汇总事务时,系统界面显示:
部队构成:系统士兵3300人(分散编入各营),本土士兵7200人,德械军官120人,技术人员250人,战场老兵90人,坦克驾驶员及维护人员60人,汽车驾驶员150人,炮兵营炮手300人
部队编制:地方保安旅(下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独立营、1个装甲突击连),设有参谋部、后勤部、政治部等部门,另设驾驶员培训班、战地医护培训班
重要行动:秘密完成设备兑换与调试;成功试射改良迫击炮;成立并整训独立炮兵营;通过隐蔽行动获取关键物资;推进驾驶员、医护人员培训;组织大规模综合演练并整改问题;提升部队每日收益
窗外,兵工厂的灯火依旧通明,训练场上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杜承渊望着地图上不断扩大的蓝色控制区域,握紧了拳头。他通过秘密情报渠道,已经得知日军即将发动进攻的消息。在系统的帮助下,他开始调整部队部署:将装甲突击连隐藏在镇东的树林中,作为机动力量,准备随时对日军进行突袭;炮兵营转移到镇北的高地,利用地形优势进行火力支援,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三个步兵团则在镇周边构筑防御工事,埋设地雷,设置障碍物,严阵以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