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摘下护目镜,布满血丝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与此同时,杜家老宅内,武月如正在丫鬟小桃的帮助下收拾行囊。雕花檀木箱里,除了她日常换洗的衣裳,“小姐,杜团长派来护送的部队已经到门口了。”小桃气喘吁吁地跑来通报。武月如轻轻合上箱盖,用红绸带仔细捆扎,最后看了眼这间住了数月的厢房。窗台上她亲手栽种的薄荷在风中摇曳,仿佛在与她告别;墙上挂着的那幅《山水图》,是杜承渊闲暇时为她所画;床边的矮柜上,还放着她未绣完的鸳鸯香囊……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回忆,让她心中满是不舍。
杜承渊亲自挑选的精锐一营早已在校场列队完毕。三百名士兵身着新换的军装,身姿挺拔如松,刺刀在阳光下寒光闪闪。带队的营长王虎是从淞沪战场退下的老兵,脸上的伤疤记录着他的传奇经历。此刻他跨坐在枣红马上,腰间别着两支驳壳枪,威风凛凛。“出发!务必将少夫人安全护送至寇楼村!”随着王虎一声令下,部队呈扇形散开,沿着官道两侧警戒前行。前锋小队骑着快马,提前两里路探查情况;两翼的侦察兵隐藏在路边的草丛中,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后卫部队押着装载武月如行李的马车,严密防范可能的袭击。
从郑集镇到寇楼村的二十里路,杜承渊早已派人反复清扫。情报人员提前几天便开始摸排沿途情况,绘制详细的地形图,标注出每一处可能的威胁。前一夜,一支由五十名精锐组成的突袭小队悄然行动,将沿途的土匪据点全部拔除。在黑风寨,他们趁着土匪们熟睡之际发动袭击,仅用半小时便解决战斗,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粮食。几个不安分的地痞也被“请”到镇公所“喝茶”,在见识到杜承渊部队的威力后,纷纷跪地求饶,发誓不再滋事。官道旁的百姓家中,士兵们帮忙张贴喜字,给孩子们分发糖果。当武月如的马车经过时,路边的老人们纷纷作揖祝福,孩童们追着马车嬉笑奔跑,整个官道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在寇楼村,武家大院早已张灯结彩。高高的门楼上挂着大红灯笼,门两侧贴着喜庆的对联,“良辰美景结良缘,吉日佳期成佳偶”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武振山站在门口,望着女儿乘坐的马车缓缓驶来,眼眶不禁湿润。自武月如去杜家老宅后,他虽时常派人探望,但心中始终牵挂。“爹!”武月如掀开轿帘,踩着红绸铺就的台阶走下马车,她今日特意换上了杜承渊送的翠玉发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武振山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