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时,杜承渊在作战室的地图上郑重地插上蓝色小旗。烛光下,他盯着徐州方向密密麻麻的国军驻地,突然想起国军将在1938年5月15日开始撤离徐州,5月17日全面撤离的情报。这意味着,他还有八个月的时间可以全力发展壮大势力。杜承渊想起远在徐州市政建筑厅任职的表叔,那是他打入徐州军政界的关键纽带。
他连夜修书一封,信笺上除了问候表婶身体、堂弟学业,还特意提及“愿为抗战大业尽绵薄之力”,随信附上从系统兑换的缅甸翡翠扳指。翡翠在灯下泛着幽幽绿光,恰似他此刻深不可测的心思。信中隐晦地提到铜山北部刘集镇、黄集镇、柳新镇、郑集镇、马坡镇等七个乡镇保安团的现状,暗示希望得到表叔的支持。
三日后,杜承渊换上藏青色长衫,戴着金丝眼镜,坐着雇来的骡车潜入徐州城。深秋的徐州城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街道上荷枪实弹的士兵来回巡逻,百姓们行色匆匆,店铺的老板们警惕地打量着每一个路人。表叔家的青砖院落里,紫藤架下的石桌上已摆好龙井,茶香袅袅。
“承渊啊,你如今干的可是大事!”表叔摩挲着翡翠扳指,镜片后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侄儿,“铜山北部那几个保安团,团长都是些酒囊饭袋。最近上头追查‘非法武装’,他们正愁没靠山。不过,徐州守备司令部那帮人可不是吃素的,得打点到位。”表叔压低声音,往茶杯里添了些热水,水汽模糊了他的眼镜片。
杜承渊从皮箱底层取出用油布包裹的物件,层层打开,露出码放整齐的三十根金条,在昏暗的室内泛着冷光:“表叔,这些您拿去疏通关系。守备司令部的高参们,还有市政厅关键位置的人,都不能落下。”表叔看着金条,喉结动了动,推了推眼镜:“有了这些,再加上我在市政建筑厅运作人事调动文件,收编之事能成大半。但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守备司令部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表叔频繁出入徐州守备司令部。他先是以市政建设需要地方武装协助为由,在军政联席会议上提出整编乡镇保安团的议题,又私下拜访守备司令部参谋长吴振国。吴振国书房内,表叔将一尊从古董店高价收购的明代官窑瓷器推到对方眼前:“吴参座,这物件搁在我那也是蒙尘,不如给您添个雅趣。铜山北部的保安团确实该整顿整顿,若能统一收编,日后剿匪抗日都方便。”吴振国轻抚着瓷器,沉吟不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杜承渊也没闲着,他通过“洋人商贸行”的渠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