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壶内的寒风在临时搭建的棚户间呜咽穿梭,如同无数冤魂的哭泣。临时学堂那个四面透风的草棚里,挤满了身心俱疲、被绝望和寒冷双重折磨的难民。孩子们蜷缩在父母冰冷僵硬的怀里,睁着空洞的大眼睛,里面盛满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恐惧和茫然。棚内只有寒风穿过的声音和压抑的啜泣,死寂得令人窒息。
静怡站上了那个用木箱临时垫起的矮凳。她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痛了喉咙。她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在教令院图书馆某个角落翻阅到的蒙德歌谣集。再睁开眼时,她的目光扫过那一张张麻木绝望的脸庞。
清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颤抖、却异常坚定的歌声,如同破开冰层的第一缕清泉,在死寂的草棚里流淌开来:
“风起地的蒲公英啊,飞向高天与远方…”
她唱的是蒙德最古老、最质朴的民谣《风与牧歌》。曲调简单悠扬,歌词里饱含着对故乡广袤草场、和煦阳光和自由之风的深切思念。
起初,只有零星的几个蒙德人听到了熟悉的乡音。他们浑浊的眼睛里先是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被巨大的悲伤淹没。他们嘴唇翕动,发出哽咽的、破碎的哼唱声,泪水无声地滑落冻伤的脸颊。这微弱的回应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渐渐地,几个璃月人,几个须弥人,也开始用他们完全不熟悉的语言,笨拙地、断断续续地跟着哼唱起那简单的旋律。乡音各异,调子也未必准确,但那份对温暖的渴望,对逝去家园的哀思,却在歌声中奇妙地共鸣、交融。
草棚里,低沉而温暖的合唱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力,顽强地抵抗着棚外呼啸的寒风。绝望的坚冰,在这笨拙却真挚的合唱中,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
棚外空地上,琴静静地站着。她手中捧着一大把在壶内艰难收集到的、干燥的蒲公英绒球。她没有动用一丝风元素的神力,只是像蒙德任何一个普通少女那样,对着掌心那些承载着希望的小伞,轻轻地、温柔地呵出一口气。
呼——
一股最自然、最轻柔的微风拂过。刹那间,无数洁白的、带着生命微光的蒲公英绒伞乘风而起!它们轻盈地、优雅地飘向那传出歌声的学堂草棚,像一群归巢的白色精灵。绒伞们灵巧地穿过草棚的缝隙,悠悠荡荡地飘落下来,落在难民们沾着泪痕的肩头,落在孩子们冻得通红的鼻尖,落在母亲们散乱的发梢…像一场无声的、温柔的祝福之雪,带着风起地的气息。
“看!蒲公英!”一个孩子惊喜地、带着哭腔地低呼,伸出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