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乱糟糟的和陈里正说着“您不去吗”“一起走吧”之类的话。
“去,你们先走,我等下就来。”陈里正一边回应众人,一边拿眼去瞅自己老妻。
他大儿子和大儿媳要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所以就只有他和他老妻要去郝玉家随礼吃席。
老两口揣好钱,溜溜达达来到郝玉家。
随了礼,坐下喝了还不到一碗水,去接新媳妇的马车果然就嘚嘚嘚的驶了回来。
听到动静,陈召忙拿出早就准备的爆竹点燃。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马车缓缓停在了郝玉家的院子门口。
陪着去接亲的江远等人先下车,然后是换了一身喜庆新衣的郝玉。
新娘子被媒婆搀扶着,缓缓趴到了郝玉背上,由郝玉背着进了院子。
在他们之后的另外一辆马车上,是过来送嫁的新娘哥嫂、亲姐、姐夫、堂姐、侄子侄女以及外甥。
院子里,正房堂屋前面一点的位置,谢莞娘已经让人准备好了摆着郝玉爹娘牌位的一张桌子。
这是等下新人“二拜高堂”时,给他们跪拜用的。
散出去不少红封,顺利接回新娘子的郝玉,小心翼翼地把趴在他背上的陈姑娘放下,两人在媒婆兼喜娘的指引下,开始规规矩矩的拜堂。
简单的三拜结束之后,新娘子就被媒婆送去了准备好的新房坐床。
郝玉本人,以及参加过族人们婚礼的谢莞娘,都觉得郝玉的成婚仪式实在是过于简约了,但兼职喜娘的媒人、新娘子的娘家人,以及过来贺喜的村民们却一点儿也不觉得。
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那个阶段,郝玉在这件事上和媒人产生了小小分歧,但最终,郝玉选择了听媒人的,入乡随俗,不搞特殊。
新娘子被送进新房之后,她的娘家亲戚也被汪小芝和江远请过去陪着她了。
江远在众人的见证下揭了红盖头,兼职喜娘的媒婆又引导着他们喝交杯酒、行结发礼。
喝交杯酒,需得新人手臂相绕,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饮后掷杯于地,若杯一仰一合则为吉兆。
所谓“结发礼”,则是指两人各剪取一缕头发,用红绳绑成“合髻”并珍藏。
此礼源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象征夫妻结合是一生一世的承诺,且发丝纠缠如夫妻命运相连。
这两个环节结束之后,新娘子又被兼职喜娘的媒婆塞了个半生不熟的白面素馅儿饺子。
饺子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