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半晌,突然对着周匠人鞠躬:“你能把太阳碎片变成红鲑的颜色,是神人。”
玻璃珠很快成了比铁网还抢手的硬通货。海狸部落的酋长用十张海獭皮换了串红珠,说要给孙女当嫁妆;石溪部落的年轻人则用铁矿石换珠子,串成项链挂在胸前,比挂熊牙更神气。林远让周匠人多烧镜子——巴掌大的小镜,背面涂着银汞,能照出人影,部落人见了都啧啧称奇,说“比水面照得清楚”。
沙湖的玻璃工坊也成了新的“联盟学堂”。周匠人教部落人吹玻璃小瓶,盐粒学得最快,能把玻璃液吹成圆滚滚的瓶子,再用铁钳夹出花纹。“这瓶子能装盐,能装药,比陶罐轻便。”他举着瓶子对林远说,眼睛里的光比玻璃还亮。
西班牙人大概是听说了玻璃的事,竟派人来了。不是士兵,是个传教士,穿着黑袍,带着个木箱,说是“来传教,顺便换玻璃”。林远让他在连湾港等着,派人去沙湖取了串玻璃珠,却没直接给,只说:“想换玻璃,用你们的火枪图纸来换;想传教,得先学我们的话,学我们的耕种——联盟不拒外人,只拒空手来要的人。”
传教士碰了钉子,灰溜溜地走了。络腮胡首领看着他的背影,对林远说:“他们想要玻璃,却不想给我们铁。”林远笑着摇头:“他们给不了我们想要的——我们要的是沙湖的砂、铁山的矿、红鲑河的稻,是能让日子越来越好的本事,不是祷告。”
这日,林远在玻璃工坊看着周匠人做镜子。一块透亮的玻璃板,背面刷上锡汞合剂,晾干后就能照见人影。他拿起一面小镜子,递给黑松林部落的一个小姑娘,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突然捂住嘴笑了,跑着去找同伴炫耀。周匠人看着这一幕,对林远说:“这镜子比火枪管用,能让他们打心眼儿里服。”
林远把第一批镜子和玻璃珠装上蒸汽船,发往雾湾、安济港,最后送抵新明区。给王守仁的信里,他附了张玻璃珠的图纸:“沙湖玻璃已能量产,拟造一批‘联盟珠’,上面刻‘明’字和部落图腾,当作联盟信物。”
回电很快传来,只有四个字:“珠成寄样。”林远知道,这意味着玻璃不仅是商品,更成了联盟的“身份标记”——就像铁轨连起了路,盐铁连起了利,玻璃珠则连起了人心。
雪又下了起来,落在沙湖的玻璃工坊上,像给这座神奇的小屋盖了层白毯。周匠人在教盐粒做玻璃油灯,灯芯一燃,光透过玻璃罩,照得棚里亮堂堂的。林远望着窗外,黑松林的人正踩着积雪往工坊送沙子,脚印一串接一串,像条通往未来的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