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敬听后老泪纵横,跪地伏拜久久不起,还是皇帝将其搀扶了起来。
赵敬后又以年事已高,请求解甲归田。
皇帝笑道:“朕只准了你半个月,半个月后,乖乖回武阳关去。若迟了半日,小心朕不顾亲戚情分,指着你这张老脸骂!”
说罢,皇帝笑了起来,睢茂也掩嘴而笑。于是赵敬便不再提告老之事。
事后,睢茂将此情景一五一十转告了信国公府。
何良牧向萧业问道:“陛下对赵老将军的确信任之至,先生为殿下选的这门亲事当真是选对了!”
萧业却轻笑一声,反问道:“何国公只看到这些吗?要说深得帝心,还得是赵老将军啊!他将全数赵氏子侄从北军带回,就是在向陛下表忠心!”
何良牧疑惑道:“你是说,赵老将军对这门亲事有所顾忌?”
“如何能不顾忌?你信国公府的例子不过才过去十二年。”
何良牧皱眉道:“但那日殿上,陛下未准赵老将军的请辞,这是不是代表陛下对燕王有些信任?”
萧业答道:“陛下之所以同意了太后给燕王的赐婚,“孝顺”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为关键的是——镇北将军府已经日薄西山了。
而赵敬又将姿态做到了如此地步,他目前自是放心。”
何良牧听了萧业的一番分析,这才明白,原来这君臣和睦的表象下,竟是另有考量。
“那依先生之见,赵老将军的镇北将军能做多久还未可知?”
萧业点点头,“不过,陛下不会现在动赵敬。北军将领若是此时变动,必将又是朝野震动,人选稍有差池,就可能让梁王或是齐王钻了空子。
所以,也无需太过担忧,至于时间,不必太久,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
这个“足够”是什么意思,萧业没有说,何良牧虽不明白,但他想,萧业既能算到这些,便已有了后续准备。
燕王的婚事既定,接下来便是纳徵,皇帝着燕王领内监官携玄二匹,纁二匹,束帛十匹,大璋一,虎皮二,锦彩二十匹,绢二十匹,羔羊二口,羊四口,雁一只,犊二头,酒黍稷稻米麪革十斛,黄金万两,从车百乘,亲自送去镇北将军府。
赵敬时隔十二年再见燕王,见其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稚弱皇子,在黑山磨砺的十二年,已磨出了铮铮铁骨!
此番龙游虎视,三尺青锋,威风凛凛,英姿迈往,颇有其外祖父——老信国公何恭远的遗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