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早已回到宋家小院舒舒服服补眠的叶西西当然不会放在心上。
她昨晚陪着孙淑娟挖了一晚上的箱子,如今正懒洋洋的在床上抱着自家男人睡大觉呢。
她连续上了几天班,今天休息。
宋砚洲是清晨五点多的时候回来的,洗去一身疲惫后便上床抱着香喷喷软绵绵的媳妇儿睡觉。
晚上守了一夜瓜田,早上也不用下地干活。
两人就这样紧紧抱在一起,睡到自然醒。
醒来两人又在床上腻歪了好一会,起床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0点,宋振国、周淑兰和宋晓芸早就下地干活去了。
用完早餐,宋砚洲去院里劈柴,叶西西就坐在竹躺椅上看高中课本。
期间邮递员来了一次,除了报纸,叶西西还收到了报社的回信。
信里是一张报纸和几张粮票肉票,报社的编辑首先是感谢并对叶西西的稿子表示高度认可。
“……文章以生动笔触展现了广大劳动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昂扬风貌,字里行间洋溢着无产阶级革命热情……”
“另附全国通用粮票伍市斤、肉票贰市两,虽非稿酬,却是编辑部同志从办公物资中调剂出的一点心意……盼您继续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多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稿件……”
随信是刊登叶西西稿件的两份不同日期报纸。
先前投递的两篇文章都被采用了。
结合报社编辑给自己的信,叶西西问了宋砚洲才知道,原来在特殊的十年期间,稿费被视为“资产阶级法权”的产物,遭到批判。
当时的官方表述认为,收取稿费是“追求个人利益”,不符合“无产阶级文艺路线”。
因此,全国范围内的报刊、出版社基本停止支付稿费,取而代之的是少量的实物奖励,如粮票、日用品,或政治荣誉,如“积极投稿人”称号。
也就是说,特殊年代没有稿酬,全凭个人热情发电。
叶西西攥着手上的票据,额头冒黑线。
之前她想着拿到稿酬再给宋砚洲一个惊喜,写稿时一直偷偷避开他,家里谁也没告诉。
宋砚洲看着一脸无语的小女人,忍不住揉了揉她的头,“我当你早知道这事呢。”
他抽出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报纸,刊头红章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
“你看,你的文章占了半版呢,连公社黑板报都得抄去做范文。咱们这十里八乡,能上省报的可没几个,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