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捏着秤砣,“五分钱一斤,换粮也行。”
远处传来“打击投机倒把”的广播,老农慌忙用破草席盖住竹筐,草帽檐压得低低的。
“大爷,您这里一共有多少?我全要了。”
空间里的番茄刚开了小花,还没长成,再加上老人家满头大汗,一看就是第一次来集市卖东西,一脸紧张,生怕被红袖章抓到。
老农听叶西西全要了,满脸笑开了褶子,但犹豫了一会还是开口:“妹子,这么多你家吃得完吗?放太久容易坏。”
虽然他想赚钱,但也不好不讲良心。
叶西西笑着道:“大爷这个您不用担心,我家有好多亲戚,回去分一分很快便吃完了。”
老农放心了,用称一称,除去竹筐的重量,“一共有80斤4元,妹子,这竹筐送你了,自家手工编的,不值钱。”
“谢谢大爷。”
叶西西让大爷把一竹筐的西红柿搬到角落,告诉他自己家人会过来搬,大爷这才放心地走了。
叶西西又在集市上买了不少东西,农民家里磨的玉米面、自家晒的红薯干、生产队刚刚摔死的一大块牛肉、半扇猪肉……
村民自己纺织的土布、妇女做的千层底布鞋、木匠做的小板凳、竹扫帚。
山民背来野山货:晒干的木耳、香菇、猴头菇、竹荪和牛肝菌,党参和天麻等中药,居然还有好几只活蹦乱跳的野山鸡和野兔!
从集市出来,时间已经是8点半了。
叶西西在镇上闲逛,目光不经意间被远处一辆印着“公社广播站”字样的自行车吸引,自行车上还挂着网袋,看样子也是刚从集市里出来。
上辈子在省台当主播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脑子里灵光一闪,她曾经是省电视台的金牌主播,对播音工作简直是驾轻就熟。
如果能在镇广播站找到工作的话,那岂不是专业对口了?
她疾步追上正推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这位同志,您等下。”
男人约莫五十出头,身形微微佝偻,古铜色的脸上沟壑纵横,眼角的皱纹像被刻刀反复雕琢过。
却自有一股常年握笔写稿的文人气质。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藏青色中山装,领口别着一枚褪色的毛主席像章,第三颗纽扣掉了,随意用麻绳系着。
袖口还套着蓝布袖套,边缘磨得毛糙。
男人镜片后浑浊却锐利的眼神看向她,视线将她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疑惑道:“这位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