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坚守志向,心存正义,喜好研读典籍文章。倚仗他高尚的品格,可与古人相比。
赞麋子仲
安汉将军麋竺举止从容大方,与皇室要么有婚姻关系,要么是宾客。在当时受到礼遇,被称为遵循臣道的人。
赞王元泰、何彦英、杜辅国、周仲直
少府王元泰谨慎修身,鸿胪何彦英明辨真诚。谏议大夫杜辅国行为深沉,儒林周仲直通晓天文。他们宣扬推广伟大的教化,有的在朝为官,有的隐居山林。
赞王元泰
少府王元泰谨慎修身,鸿胪何彦英明辨真诚。谏议大夫杜辅国行为深沉,儒林周仲直通晓天文。他们宣扬推广伟大的教化,有的在朝为官,有的隐居山林。
王元泰本名王谋,是汉嘉人,他举止得体,品行端正。刘璋统治时期,王谋担任巴郡太守,后来回朝担任州治中从事。先主刘备平定益州后,兼任益州牧,任命王谋为别驾。先主成为汉中王时,任用荆楚一带的老臣零陵人赖恭担任太常,南阳人黄柱担任光禄勋,王谋担任少府;建兴初年,王谋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后来接替赖恭担任太常。赖恭、黄柱、王谋都没有留下太多行事记载,所以没有为他们作传。赖恭的儿子赖厷,担任丞相西曹令史,跟随诸葛亮在汉中,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诸葛亮非常惋惜他,给留府长史参军张裔、蒋琬写信说:“令史中失去了赖厷,掾属中失去了杨颙,这对朝廷来说损失太大了。” 杨颙也是荆州人。后来大将军蒋琬问张休:“汉嘉前辈中有王元泰,如今谁能继承他呢?” 张休回答说:“至于王元泰,整个州里都没有能继承他的人,更何况我们郡呢!” 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襄阳记》记载:杨颙,字子昭,是杨仪的同宗。进入蜀地后,担任巴郡太守、丞相诸葛亮的主簿。诸葛亮曾经亲自校对簿书,杨颙径直进去劝谏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体制,上下级之间不能相互干预,请允许我为您用治家来打比方。如今有个人让奴隶耕种庄稼,让婢女掌管做饭,让鸡负责报晓,让狗负责防盗,让牛驮负重物,让马长途跋涉,自家的产业没有荒废,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自己从容安坐,吃喝就行,可忽然有一天想亲自去做所有这些杂役,不再托付给别人,使自己体力劳累,为这些琐碎的事务忙碌,导致身体疲惫、精神困乏,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奴隶、婢女、鸡、狗吗?是因为他违背了做家主的方法。所以古人说坐在那里谈论治国之道的是三公,亲身去施行的是士大夫。因此邴吉不过问横在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