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刘璋统治蜀地时,他来到蜀地,担任梓潼县令。先主刘备在葭萌起兵,向南进军,王连紧闭城门,不肯投降。刘备认为他很有气节,没有强行逼迫。等到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令,后来又调任广都县令,他在任职的地方都有不错的政绩。之后,王连升任司盐校尉,负责管理盐铁专营,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对国家财政帮助很大。他还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担任下属官员,像吕乂、杜祺、刘干等人,这些人后来都当上了大官,他们都是王连提拔起来的。
后来,王连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依然兼任盐府的职务。建兴元年,他被任命为屯骑校尉,兼任丞相长史,封为平阳亭侯。当时南方各郡不肯归顺,诸葛亮准备亲自率军征讨,王连劝谏说:“那些地方是不毛之地,疫病流行,您是国家的栋梁,不宜冒险前往。” 诸葛亮担心其他将领的才能比不上自己,执意要去,但王连的劝谏十分恳切,所以诸葛亮推迟了很久才出兵。没过多久,王连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王山继承了爵位,官至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襄阳记》记载,向朗年轻时曾拜司马德操为师,和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关系都很好。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临沮县长。刘表死后,向朗归顺了先主刘备。刘备平定江南后,让向朗统领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个县的军政事务。蜀地平定后,向朗担任巴西太守,不久又调任牂牁太守,后来又转到房陵任职。
后主刘禅即位后,向朗担任步兵校尉,接替王连兼任丞相长史。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向朗留守,负责处理后方事务。建兴五年,他跟随诸葛亮前往汉中。向朗向来和马谡关系很好,马谡战败逃跑后,向朗知道情况却没有上报,诸葛亮因此很生气,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返回成都。
过了几年,向朗被任命为光禄勋。诸葛亮去世后,他转任左将军,朝廷追论他过去的功劳,封他为显明亭侯,官位特进。起初,向朗年轻时虽然广泛涉猎文学,但不注重平时的品德修养,主要以办事能力着称。自从不再担任长史后,他悠闲无事将近二十年(臣松之按:向朗因为马谡之事被免去长史一职,是在建兴六年左右。向朗到延熙十年去世,总共二十年,这里说 “三十年”,是文字有误)。在这期间,他反而潜心研究典籍,孜孜不倦。年过八十,还亲自校对书籍,订正错误,积累的书籍在当时是最多的。他敞开家门接待宾客,鼓励接纳晚辈,只和他们谈论古代的义理,不干涉时事,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上到朝廷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