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相提并论来判断真假。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建安年间,他担任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来背弃傅群,去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羽任命他为功曹,派他向西去拜见先主刘备。刘备和杨仪谈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非常高兴,于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掾。等到刘备成为汉中王,提拔杨仪为尚书。刘备称帝后,向东征讨吴国,杨仪和尚书令刘巴关系不和睦,被降职为遥署弘农太守。
建兴三年,丞相诸葛亮任命杨仪为参军,代理相府事务,让他跟随自己南行。建兴五年,杨仪跟随诸葛亮前往汉中。建兴八年,他升任长史,加授绥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负责规划部署,筹措粮食,不用花费太多心思,很快就能完成。军队的调度安排,都由杨仪负责处理。诸葛亮十分爱惜杨仪的才干,又倚重魏延的骁勇,常常为两人不和而遗憾,不忍心偏袒任何一方。
建兴十二年,杨仪跟随诸葛亮出兵屯驻谷口。诸葛亮在战场上去世。杨仪率领军队返回后,又讨伐诛杀了魏延,自认为功劳最大,应该代替诸葛亮执掌朝政,他叫都尉赵正用《周易》为自己占卜,得到 “家人” 卦,沉默不语,很不高兴。而诸葛亮生前早已暗中指定,因为杨仪性格急躁狭隘,有意让蒋琬接替自己,蒋琬于是担任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回到成都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统领什么军队,只是闲居而已。
当初,杨仪担任先主的尚书时,蒋琬是尚书郎,后来两人虽然都担任丞相参军长史,但杨仪常常跟随诸葛亮出行,承担繁重的任务,他自认为资历和官职都比蒋琬早,才能也超过蒋琬,于是怨恨愤怒表现在言行上,叹息怒斥之声发自内心。当时的人都害怕他说话没有节制,没有谁敢亲近他,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去安慰探望他。杨仪对费祎表达怨恨,说了很多不满的话,还对费祎说:“从前丞相去世的时候,我如果率领军队投靠魏国,处世难道会落魄到这种地步吗!真让人后悔莫及。” 费祎秘密上奏了他的话。
建兴十三年,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达流放之地后,又上书诽谤朝廷,言辞激烈,于是朝廷下令让郡里逮捕杨仪。杨仪自杀身亡,他的妻子儿女回到蜀地。
《楚国先贤传》说:杨仪的哥哥杨虑,字威方。年轻时就有德行,是江南一带的杰出人才。州郡以礼征召,各位公卿大臣辟请,都不能使他屈服。十七岁时去世,乡里人称他为德行杨君。
评论说:刘封处于容易引起嫌疑的位置,而他的思虑防备不足以保护自己。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