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李权想从秦宓这儿借《战国策》,秦宓说:“战国时期那些合纵连横的玩意儿,有啥用啊?” 李权说:“孔子、严君平,都是搜罗了好多书,才写成《春秋》《指归》这样的着作。所以大海因为能容纳众多河流才显得广阔,君子因为见识广博才显得宏大。”
秦宓回他说:“不是《史记》《周图》这类书,孔子是不会采用的;不符合虚无自然之道的,严君平也不会去阐发。大海因为接受了淤泥,每年都得清理一次才能保持清澈;君子就算见识广博,不合礼仪的东西也不会去看。现在《战国策》里讲的,都是张仪、苏秦那套反复无常的手段,靠杀别人来保全自己,靠让别人灭亡来让自己存活,这是儒家经典所痛恨的。所以孔子发愤写《春秋》,着重强调坚守正道,又写了《孝经》,广泛陈述道德品行。在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阻止,预先做好抑制的准备,就像老子说的在灾祸没发生的时候就杜绝它,这难道不是真的吗!成汤是大圣人,看见野外的鱼,就有了打猎追逐的过失;鲁定公也算是贤人,看见歌女舞姬就荒废了朝政。(裴松之按:史书里鲁定公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好事,秦宓说他是贤人,这是学识浅薄的人无法理解的。)像这类事,哪能说得完啊。道家的法则说:‘不看能引起欲望的东西,心里就不会乱。’所以天地正大光明,日月正直明亮;它们像箭一样笔直,这是君子所遵循的准则。《洪范》里记载灾祸,都是从言语和神态上表现出来的,战国时期那些欺诈权变的东西有啥用呢!”
有人对秦宓说:“你想把自己比作巢父、许由、商山四皓那样的隐士,那为啥还要显露文采,展示自己出众的才华呢?” 秦宓回答说:“我的文章没法把想说的都说出来,说的话也没法把心里的意思全表达清楚,哪谈得上显露文采啊!从前孔子三次拜见鲁哀公,谈话内容编成了七卷书,有些事确实是不能沉默不说的。(刘向《七略》说:孔子三次拜见鲁哀公,写了《三朝记》七篇,现在收在《大戴礼》里。裴松之按:中经部有《孔子三朝》八卷,一卷是目录,剩下的就是所说的七篇。)接舆一边走一边唱歌,评论家把这写进文章里让它发光;渔父唱《沧浪歌》,贤能的人把它写进篇章里让它闪耀。这两个人,并不是想在当时求得什么。老虎生下来身上的花纹就很鲜明,凤凰生下来就有五彩羽毛,难道是它们用五彩颜色来装饰自己吗?这是天性自然形成的。黄河、洛水因为有文献才兴盛,六经因为有文辞才得以流传,君子以美好的文德为美德,展示一点文采又有啥妨碍呢!以我这愚笨的人,都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