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这句话引起了机枪的注意,枪口转了过来。
“突突突”又是一阵狂暴的枪声响起,眼前的玉米地,又被子弹噼里啪啦 的扫倒了一大片。
在满天飞溅的绿色碎屑中,神奈光夫似乎看到了玉米地里有一处正腾起射击的烟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0点方向!”
神奈光夫又高呼一声,给鬼子指示目标,刷的一下,抽出了倭刀,指向了玉米地里机枪的射击阵地。
平心而论,游击队的这挺机枪摆放的位置很不专业。
翻遍全世界的机枪阵地设置规范,都找不到把机枪挺近到距离只有五六十米打伏击的操作!
机枪作为强大的压制和掩护武器,通常都在步兵后方跟随。
但凌叶羽知道,游击队员们训练不足,要他们按照军队标准实现机枪和步兵的协同攻击显然不太可能。
所以凌叶羽另辟蹊径,做出了一个很冒险,但也收益极高的决定。
他把一个机枪小组放在土路拐弯处,耐心的等候。
在伏击之前,小组稍稍清空了一下玉米地,开了一条窄窄的,勉强能看到地雷埋设地方的视野通道。
在爆炸声响起好,机枪小组通过这个视野通道,朝扑火的鬼子射击了一梭子。
子弹会进一步拓宽视野通道的宽度,恰好这时候,神奈光夫一声嚎叫,引起了机枪小组的注意。
他们调转枪口,朝神奈光夫射来了一梭子。
虽然凌叶羽极力用距离换射击精度,可歪把子机枪的操作实在是有些困难。
左侧弹斗加上枪托右倾的设计,让这挺机枪的重心很不稳定。
就算是专业训练的机枪手,稍不注意射击线就会跳脱。
为了保持射击线稳定,有经验的机枪手几乎都是连续使用短点射开火,就连长点射都少用。
因为每一次长点射射击后,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重新瞄准。
正因为如此,这挺理论射速为600发每分的机枪,在实际作战中射速大打折扣,仅有150发每分左右。
虽然凌叶羽考虑得很周到了,但游击队员却忘记了他的交代。
在看到鬼子的一刻,机枪手就因为兴奋而搂出了大半弹斗的子弹。
稍稍一停,看见了神奈光夫,他哪里还记得什么短点射,射击线的概念,急忙转过枪口,连准星都没来得及瞄好,子弹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