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言,是何等的重要啊!”
济尔哈朗低头沉思片刻,觉得这个狗汉奸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心中虽仍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皇太极与范文程所言在理。
皇太极见状,上前一步,轻轻拍了拍济尔哈朗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济尔哈朗,朕知道这让你受委屈了。但这大清的江山,又怎会少了你的一份功劳?你留守后方,保我大清根基稳固,此乃大功一件呐!日后待局势稳定,朕定不会亏待于你。”
济尔哈朗长叹一声,终于抬起头来,神色坚定地说道:“大汗放心,末将愿听从大汗安排,留守后方。只是麾下将士们,大多建功心切,末将恐难以服众。”
皇太极微微点头,说道:“此事朕也知晓,你可自行安抚麾下情绪,只要不影响大局,可酌情给予一些便利。”
济尔哈朗思索一番后,说道:“末将斗胆,恳请大汗恩准,在没有军情紧急的情况下,旗丁可进城与家人团聚。如此,或许能稍安将士们之心。”
皇太极略作思考后,点头应允:“准了,只是切不可因私废公,坏了军中规矩。”
济尔哈朗领命谢恩。
回到营帐后,他即刻召集麾下将士,将此事告知众人:“儿郎们,大汗与我商议后,决定在无战事之时,准许大家进城与家人团聚。但大家要明白,我们肩负着守护大金后方的重任,切不可因一时之欢,误了大事。大清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镶蓝旗的将士们听闻,虽仍有一些小声的抱怨,但也都明白大局为重。
然而,这一决定却渐渐导致了城外军营一直不满员的状况。
许多将士觉得辽东已然是大清的地盘,无人敢来进犯,便时常擅自离岗进城,军营缺额竟常达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之多。
其实济尔哈朗也觉得不会发生什么大事的,他也比较放松都没去过军营,全部时间都在盛京城里享福。
不管哪个朝代的官僚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喜欢捂盖子。
克难军还幼小的时候满清官员觉得不过是小问题,挥手可灭,所以就没有上报,因为上报了就显得他们无能。
当宋天明掏出大炮的时候,满清官员知道这下终于压不住了,只能上报了。
济尔哈朗得到下面的汇报这时候才知道辽东居然出现了一个这么强悍的流寇,这让他大吃一惊。
然后他派出一个甲喇额真,带领一甲喇的骑兵前去围剿,务必将其消灭。
然而在他信心满满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