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使用,并最终取代了火绳枪。
与当时明军普遍装备的火绳枪相比,燧发枪省去了火绳点燃的时间,可随时处于待发状态,提高了发射速度,而且不受风雨天气的影响,也便于士兵在夜间隐藏。
不过,燧发枪此时还存在许多缺陷,未受到明朝统治者的重视,也没有大量装备军队。
但并不能否认它更加先进。
但宋天明步子迈的更大一点,他想装备的是米涅枪,按照正常历史,这是1849年左右由法军奥尔良猎兵队上尉克劳德·爱迪尔内·米涅和上尉亨利-古斯塔夫·德维基内开发的前装速射枪。
该枪采用米涅发明的圆头柱壳铅弹,子弹比步枪口径略小,可轻松用推弹杆推入枪膛,提高了射速。
其弹体周围有螺纹并填塞动物油,底部使用软木材料。
在射击时,火药气体冲击软木,使子弹瞬间撑大,完成膛室密封,解决了旧式前装枪的膛室密闭问题,增强了枪支的射速、射程和安全性。
更不用说此枪全枪重仅仅4.8公斤,口杀伤距离可达惊人的918米,550米内可保证精确命中。
按照1849年的测试显示,米涅步枪在15码内可连穿两张三分之二英寸厚的白杨木木板,两张木板间隔20英寸。
这意味着,鞑子的棉甲可以被轻松击穿,多披几副也只能在较远地区保证安全,靠近15码依然有被击穿风险。
历史上米涅步枪的出现宣告了线膛枪作为步兵大批量装备时代的来临,解决了线膛枪装弹困难和闭气性差等问题,大大增强了法军火力。
当然有较真的朋友可能会说了,在明末清初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能力制造出米涅步枪这种大杀器。
最主要是原材料质量与加工水平不足。
想想就知道,制造米涅步枪需要高质量的钢铁来打造枪管等关键部件,以保证其强度和精度。
就明末的钢铁冶炼技术虽然有一定水平,但与制造米涅步枪所需的优质钢材仍有差距,难以生产出均匀、坚韧且能承受火药燃气压力的钢材。
就明末那匠作监那些拉胯的水平,很难做到保障质量。
同时,米涅步枪的制造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如枪管的内壁光滑度、弹丸与枪管的适配度等。
明末缺乏精密的加工工具和工艺,很明显无法达到制造米涅步枪所需的精度标准。
其他的条件就不用说了,光是这点就很致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