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清蒸鱼、蒜蓉空心菜,还有一盆菌生最拿手的紫菜蛋花汤。一家人围坐在梨树下,边吃边聊今天的见闻。王青山迫不及待地向大家炫耀他今天如何"帮大人们招待客人",如何"给电视台的阿姨介绍小猪"。
沈雅琴给重孙子夹了一块鱼肚子肉:"慢点吃,别噎着。"
王轱辘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突然说:"梨叶,今天张司长说的示范基地的事,你怎么想?"
梨叶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我想扩大育种基地,再建一个培训中心。把妈妈的技术和理念传承下去。"
"需要不少钱吧?"沈雅琴问。
"省里会有扶持资金。"菌生接过话头,"再说咱们合作社这几年效益不错,自有资金也够启动。"
王轱辘点点头:"该花的钱不能省。你妈要是知道她的技术能帮到更多人,一定高兴。"
饭后,梨生和Emily带着孩子们去村文化广场散步。沈雅琴收拾完碗筷,看见王轱辘又坐在梨树下发呆,便泡了壶菊花茶端过去。
"尝尝,后山采的野菊花,清火。"她给女婿倒了杯茶,"想什么呢?"
王轱辘接过茶杯,菊花的清香在夏夜的热气中格外醒神:"想李青。要是她能看到今天这一切..."
沈雅琴在他对面坐下,月光透过梨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看得到。人走了,但留下的东西都在。梨叶那倔脾气,活脱脱就是她妈的翻版。"
"是啊。"王轱辘轻啜一口茶,"有时候我看着梨叶在田里忙活的样子,恍惚觉得是李青回来了。"
"那丫头比她妈还能熬。"沈雅琴摇摇头,"昨儿个半夜我起来,看见她屋里灯还亮着。我说她两句,她还笑呵呵地说'外婆,我随您'。"
王轱辘忍不住笑了:"您年轻时不也这样?我记得李青说过,您为了考会计证,连续三个月每天只睡四小时。"
"那能一样吗?"沈雅琴瞪大眼睛,"我那会儿才三十出头..."
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两人同时意识到,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李青已经走了这么久。
夜风拂过梨树,树叶沙沙作响。远处传来文化广场上的音乐声,还有孩子们嬉戏的笑闹。王轱辘望着满天繁星,轻声说:"妈,谢谢您。"
沈雅琴一愣:"谢我什么?"
"谢谢您这些年一直照顾这个家。"王轱辘的声音有些哽咽,"李青走后,要不是您在,这个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