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不是害怕死亡,而是遗憾——遗憾看不到"青山麦"在全国推广,遗憾不能亲眼见证合作社的下一个里程碑...
"青啊。"沈雅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脸色怎么这么差?"
李青转身,看见母亲端着保温杯站在门口。金丝眼镜后的眼睛依然锐利,仿佛能看透一切。她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摇摇头:"可能是昨晚没睡好。"
沈雅琴走近,突然伸手从李青大衣口袋里抽出那份体检报告。老人的手很稳,眼神却一点点黯淡下去。
"妈......"
"什么时候的事?"沈雅琴的声音出奇地平静。
"上周。"李青接过报告,轻轻折好,"医生说已经扩散,治疗的话......"
"像你爸那样。"沈雅琴突然说,"他走的时候,最惦记的还是那片麦子。"她摘下眼镜擦了擦,"你打算什么时候告诉大家?"
李青望向窗外。王轱辘的轮椅停在老槐树下,一群孩子围着他叽叽喳喳。远处,智能温室的玻璃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新建的农业博物馆庄重肃穆,国际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在奔跑...
"等'青山麦'推广会之后吧。"李青轻声说,"我不想打乱大家的工作节奏。"
午饭时,李青的胃口出奇地好。她吃了两大碗沈雅琴做的荠菜馄饨,还破例添了半碗。王轱辘疑惑地看了她几眼,但什么也没问。自从李建国去世,他们之间多了种无言的默契,有些事不必说出口。
下午的推广会开得很成功。农科院决定将"青山麦"列入明年重点推广项目,首批将在西北五个干旱县试种。签约仪式上,李青的字签得格外用力,笔锋几乎划破纸张。
散会后,李青去了父亲的墓地。石碑前摆着几束新鲜的野花,想必是村里的孩子们放的。她蹲下身,用手指描摹着碑文上的字迹:"麦香永续,青山常在。"
"爸,我可能要来陪您了。"她轻声说,"不过您放心,合作社有梨叶,有菌生,有那么多优秀的年轻人......"
身后传来轮椅碾过落叶的声音。王轱辘停在她身旁,手里拿着一株新培育的麦苗。"刚从温室里拿的。"他把麦苗放在墓前,"抗寒品种,能在零下十五度存活。"
两人沉默地看着那株嫩绿的麦苗。寒风呼啸而过,麦苗轻轻摇曳,却倔强地挺立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都知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