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叶小心地接过铃铛,发现内侧还刻着"平安喜乐"四个小字。"七叔公..."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别哭别哭,"老人摆摆手,"你七叔公我还能活个二十年呢,等着抱重孙子!"
夜幕降临,合作社的灯光次第亮起。沈雅琴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锁门前又检查了一遍明天的日程。走廊的公告板上贴着梨生发来的牧场照片,还有李青和王轱辘与澳洲邻居们的合影。
回到家,沈雅琴发现李建国正在书房里忙碌。桌上摊开着几张图纸,老人正用尺子仔细测量着什么。
"这是什么?"沈雅琴凑近看。
李建国头也不抬:"给重孙子设计的玩具,可以组装的小温室模型。"他指着图纸上的标注,"这部分用澳洲木材,这部分用咱们村的竹子,象征两地的结合。"
沈雅琴轻轻按住丈夫的肩膀:"别熬太晚,明天还要去新试点村考察。"
卧室里,沈雅琴打开视频通话。屏幕那端的李青看起来精神不错,背景是牧场的夕阳。
"妈,设备明天就能运到了。"李青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梨生和菌生已经联系好安装团队。"
沈雅琴点点头:"村里一切都好,你爸设计了一个新玩具..."她突然停住,注意到女儿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水墨画,画的是青山村的全景。
"七叔公托人邮来的,"李青顺着母亲的视线解释,"说是让重孙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挂断电话后,沈雅琴走到窗前。夜色中的青山村安静祥和,远处智能温室的灯光像一颗颗星辰。同样的星光下,地球另一端的亲人们或许正在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第二天清晨,合作社的广场上停着几辆崭新的电动车。这是为扩大试点新购置的交通工具,车身上印着"青山村合作社"的中英文字样。
梨叶和菌生正在检查车辆,为前往新试点村做准备。少女穿着利落的工装裤,发间的澳洲国旗发卡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都调试好了,"菌生关上引擎盖,"续航能达到300公里,足够跑三个村子。"
七叔公的电动轮椅驶过来,老人手里拿着几份文件:"这是我整理的各村特色农产品清单,你们带着参考。"
沈雅琴和李建国也来到广场,身后跟着几位技术骨干。简单的出发仪式后,车队缓缓驶出合作社大门,向着新的目的地前进。
与此同时,在澳洲牧场,李青和王轱辘正看着满载设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