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曾隐藏身份深入调查,从授州到安通,再由安通回到授州,长长的一条运河上,他处处仔细调查。
而那也仅仅只是开始,后面回来继续深挖调查,才知道这种事情已经存在许久, 至于到底有多久, 有人说能追溯到先帝的时候。
那些兵器最终运去了关外,到了北诏人手里。造成如此的情况,自然是朝中某些官员牵扯其中。
此事一出,震惊朝野内外,民间百姓更是群情激奋。谁家有兄弟、儿子在军中的,无不痛骂那些污吏,将士不是死在敌人手上,而是被自己人害死
自然,这件案子不能轻易放下, 官家下令三司会审, 凡确定牵扯此案的官员,均会严办。
至于北诏要议和的事情, 在这个节骨眼上也是敏感。官家的意思是, 案件归案件, 议和归议和,两厢都会办。
对此, 百姓们是赞成的。他们希望有平稳的生活,可是更希望能挺直脊梁,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安稳,去忍气吞声。
说到三司会审,根据枢密使詹铎先前呈交的案件卷宗及文书,下面的事情很好调查。
一时间,京城风声鹤唳,牵扯到案子的人抓的抓、判的判,明明是和煦的阳春四月,偏就有一种暗潮涌动的紧张感。
也就五六日,这件兵器偷运案被审理了清楚,严办的严办,无罪的释放,并由官府赔偿些许补助。
袁瑶衣的姨丈简纣,便是在案子彻底大白的情况下,终于从地牢里放了出来。
时隔五个月,人已经瘦了许多,被衙差带出来的时候,神情还有些恍惚。
伍氏,大儿子简尧夫妻,小儿子简正,一家人都到了厚山镇衙门外等着,包括袁瑶衣和连婶。
总算将人盼了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