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跳跃、上升的动感,仿佛真的有火焰在符号内部燃烧。
“这更像是……图形化的‘道’?”洛杰在一个深夜,对着笔记本上临摹的复杂魔文组合,陷入了沉思。道家的符箓,讲究“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那个“窍”,指的就是符箓背后所沟通的天地规则和注入其中的精神力量。魔文,是否也有类似的“窍”?它的力量源泉,除了书写者注入的魔力,是否还来自于符号本身对某种宇宙基本法则或魔法本源概念的“共鸣”或“调取”?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开始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当然,不是在公共场合,而是在深夜的宿舍,用帷幔隔绝出一个私密空间。他拿出那些藏在箱子夹层里的特殊材料:上好的黄纸(在缺乏灵气的环境下,普通羊皮纸承载符箓的效果很差,他只能用黄纸作为替代),精心研磨的朱砂(混合了少量他带来的、蕴含微弱灵性的矿物粉末),以及用自己一滴精血和特制药水浸泡过的狼毫笔。
他没有直接画符箓——在霍格沃茨强烈的魔力场干扰下,没有足够修为支撑,画出的符箓很可能直接失效甚至反噬。他尝试的是,将他对魔文的理解,融入到绘制基础“感知”类符箓的过程中。
他屏息凝神,意念合一,笔尖蘸饱朱砂。他没有直接绘制传统的感知符,而是尝试将某个代表“探查”或“显影”的古代魔文的核心结构意象,融入符箓的起笔和回路之中。他并非照搬魔文的形状,而是试图捕捉其蕴含的“规则意境”,并用符箓的笔法和炁的引导将其“翻译”出来。
这是一个极其精微和困难的过程。他的精神力需要高度集中,既要维持符箓本身结构的稳定和炁息的流畅,又要准确地把握和融入那丝来自异域体系的“魔文意境”。
第一次尝试,笔尖刚落到黄纸上,朱砂就如同被点燃般“噗”地一声化为飞灰,一股混乱的能量波动反冲回来,让他气血微微一滞。
“能量冲突……规则不兼容。”洛杰立刻判断。
第二次尝试,他调整了炁的引导方式,试图让其更“柔和”地去“包裹”而非“驱动”那丝魔文意境。这一次,符箓的起笔顺利完成,但画到一半,线条开始剧烈扭曲,最终整个符文结构崩溃,变成一滩毫无灵性的红色污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结构排斥……不同体系的能量回路无法自然衔接。”
第三次,第四次……洛杰如同一个最执着的科学家,不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