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集团中一位老臣赶忙出列,伏地叩首,忧心忡忡道:“陛下圣明,然太子殿下平日政务缠身,诸事繁杂,东宫内外诸多事务皆仰仗太子裁决。
今若再遥领山东新政改革之事,恐精力难支。
山东新政改革非比寻常,千头万绪,稍有差池,便误大事。
还望陛下怜惜太子,另作他谋,以免因顾及不周,累及新政推行,于国于民不利啊。”
言罢,仍伏于地,久久不起,静候朱元璋示下。
朱元璋闻言,转头看向朱标,目光中满是期许与询问之意,温和道:“标儿,你意下如何?”
朱标从容出列,躬身一礼道:“父皇,儿臣以为,虽政务繁忙,但此事关乎山东百姓福祉与国家兴衰,儿臣愿接下这差事。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与陈园一同,将山东新政改革之事办好。”
朱标心中透亮,深知父皇此举深意,乃是有意为他培养能臣班底,于他日后继承大统意义非凡。
如此难得之机,岂有推辞之理?故而不假思索便应下这桩差事。
李善长微微皱眉,出班奏道:“陛下,太子殿下心怀壮志,愿为朝廷分忧,实乃国之幸事。然遥领一事,或存弊端。山东新政改革,事涉实操,诸多细节需临场决断。
太子殿下身处京城,诸多事务缠身,纵有陈园代行,遇突发棘手之事,一来一往奏报请命,恐延误时机,致改革受阻。还望陛下三思。”
李善长虽未直言反对,却委婉表明了心中顾虑。
杨宪见状,赶忙出列,恭敬奏道:“陛下,李大人所虑虽有道理,但臣以为,可令山东方面每个季度回京,详尽上报改革进度。如此,太子殿下既能随时知悉详情,以便适时指引。
况且,还有辽东方面可从旁辅助,辽东经新政发展成效显着,其经验足以为山东借鉴。有此双重保障,想来此次山东新政改革,不会生出太大问题。”
朱元璋微微点头,面露赞同之色,缓缓说道:“杨宪所言有理。标儿正值年富力强,多经些事方能积累治国经验。山东新政改革,既关乎民生,又涉政务革新,对他而言,恰是磨砺的良机。就依此安排,众卿需全力辅佐太子与陈园,万不可懈怠。”
下得朝堂,朱标甫一回到东宫,便见诸多官员已在等候。
众人面上或带谄媚,或露殷切,那目的,不言而喻。
无非是想借此次山东新政改革之机,攀附太子,在新政事务中谋得一职半位,为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