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政务,诸位无需过忧。”
刘伯温目光扫向兵部官员,未等其开口,又接着说道:“至于兵部所忧,实无必要。辽东学子之学习制度,军训乃是其中一项,平日课业亦多含军事项目。学子们于军事方面多有涉猎,且训练有素。如此,兵部在此方面无需过分挂怀。”
兵部官员张了张嘴,欲言又止,终是将到嘴边的话默默咽了回去。
有官员心下仍觉不妥,遂前往李善长府邸。见到李善长后,赶忙行礼,急切说道:“李公,此次辽东学子紧急殿试一事,恐有诸多不妥。若真依刘伯温之策,辽东学子大批入朝,朝堂格局恐生变数。还望李公出面,阻止此次殿试,以保朝堂安稳啊。”
李善长神色凝重,沉思片刻,缓缓道:“此事关乎重大,容我再做思量。”
李善长深思熟虑后,决意求见太子朱标。
入得东宫,见礼已毕,李善长环顾左右,凑近朱标,低声道:“太子殿下,臣近日忧心一事。今辽东学子将行紧急殿试,若此例一开,日后辽东一脉或渐成气候。一朝坐大,各方势力恐难制衡,于天下稳定,实非吉兆啊。殿下仁厚聪慧,还望于陛下跟前,寻机婉谏一二。”
朱标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朱标问道:“辽东学子的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如今即便是权宜之计,也对目前局势有好处,李公为何要反对?”
李善长长叹一声,躬身道:“太子殿下,辽东学子能力确为众人所见。只是,此权宜之计虽解一时之急,然长远观之,隐患不小。
若辽东学子借此次殿试广入朝堂,势力渐大,或致各方失衡。
地方治理或成辽东一派之局,于朝廷制衡不利,天下恐生动荡。
臣为社稷计,故而反对,还望殿下三思。”
朱标言:“李公所言甚是有理,然除此法外,李公尚有他法以解此困否?”
李善长言:“可于各地遴选未涉孔家诸事之士子以行选拔,如此以平衡殿试。”
朱标又问:“李公想必亦知,令这些士子作文章、赋诗词,或本事尚可。然若论治理地方,其能力着实堪忧啊。”
李善长叹息道:“太子殿下,然若尽选辽东学子,辽国公恐……”
朱标面色一冷,道:“李公慎言,辽国公断不会如此。”
李善长微微低头,恭敬却又略带忧虑地说道:“太子殿下,辽国公虽忠勇无双,然人心难测。辽东一地,经其多年经营,势力盘根错节。若殿试尽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