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时孔家尚温言相劝,言辞殷切,此刻却陡然变色,竟以威吓相逼。
张御史心中暗叹,面露讥讽,喃喃道:“始以善言诱之,今忽变脸相胁,此诚孔家之真面目乎!”
孔家之人面色阴沉,逼视张御史,厉声道:“张大人,休要再作他想!究竟是应下此事,还是执意与孔家为敌,速作决断!”
张御史昂首挺胸,毫无惧色,大声道:“欲杀欲剐,悉听尊便!本官既无高堂可累,亦无子嗣挂怀,岂惧汝等威胁!”
孔家之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阴阳怪气道:“张大人,好气魄!”
言毕,孔家之人甩袖而去,身影隐没于夜色之中。
张御史呆立原地,神色灰败,仿若失魂。
他心中清楚,孔家势大,此番忤逆,纵能保全身家性命,这一世功名,怕也如梦幻泡影,再无挽回之机。
数日之后,忽有朝臣弹劾张御史,言其在任期间,多行贪污受贿之举,罪状罗列,言之凿凿。
朱元璋闻之,龙颜大怒,即刻着人彻查。
未几,查证属实,圣心震怒,降旨将张御史罢黜。
张御史往日风光不再,一朝之间,沦为庶人,仕途至此,戛然而止。
书房之内,朱标神色疑惑,向朱元璋躬身问道:“父皇,那张御史分明遭人诬陷,父皇为何顺了孔家之意?”
朱元璋摆了摆手,神色凝重道:“标儿,汝尚不明白。自胡惟庸事败,诸多官位空缺,旋即补任,其间不乏孔家子弟与门生故吏。观孔家现今行径,与昔日胡惟庸,可有相似处?”
朱标面露忧色,拱手问道:“父皇,莫非父皇欲如整治胡惟庸那般,对孔家动手?”
朱元璋目光如炬,神色冷峻道:“有何不可?孔家整日以圣人后裔自居,然所作所为,实非善举。屡屡弹劾常孤雏,如此行径,留之何益?”
若在往昔,朱元璋断不会轻举妄动,对孔家有所举措。
然今辽东试行新政,成效斐然,令朱元璋得窥大明别样前景。
或觉大明之兴,未必全赖所谓儒生。
观辽东之地,虽少儒生,却发展迅猛,百姓生活富足,一片繁荣。
相较之下,即便是应天,亦或有所不及。
且辽东所出学子,于四书五经、八股文之考较,虽不及彼处儒生,然为官理政、操办实务,其能远胜,不知将彼等儒生甩却几何。
“标儿,昔者,天下初定,以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