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士绅豪族曰:“吾等其或当有所备乎?”
另一士绅豪族斥之:“备何事?汝莫非要谋反耶?”
时下大明之势,彼等若起逆谋,实乃绝无生机,必死无疑。
今大明兵精马壮,若山西生乱,或致于关外作战之晋王一时失措,然亦不过暂尔。
今与鞑靼战者,非独晋王,亦有秦王、燕王。除非三王皆困,否则鞑靼难获其利。
若晋商及士绅豪族胆敢谋逆,彼时绝无生机可言。
彼晋商曰:“为之奈何?岂便如此坐以待之?”
今晋王已拘那走私精铁之商队,时日愈久,或查出之物愈多。
然亦有士绅以为,晋王朱棡未必将事闹大。
盖因边关战事正酣,物资运送与供给繁重非常。
晋商于其间,担责一大部分。
粮草辎重,器械甲胄,诸多军需,皆赖晋商筹措输运。
若晋王深究晋商走私之事,恐致晋商生乱,或使物资供给不畅,于战事不利。
此中轻重,晋王岂会不知?
且晋王素晓晋地民生与晋商关联之密。
晋商兴,则晋地富,民亦安;晋商若遭重创,晋地经济或陷困顿,民心亦恐不稳。
晋王以保境安民为务,当思长远,权衡利弊。
纵有晋商犯走私之罪,晋王或从轻发落。
一则儆效尤,诫其余商贾;二则留晋商余力,使其仍为边关战事尽力。
如此,既显晋王宽仁之德,又能稳晋地局势,保战事供给。
是以,众士绅以为,晋王或不致将走私之事扩而大之,不过略施惩戒,以安各方之心。
然事终难料,皆拭目以待晋王举措。
未几,晋王遣使告知部分士绅豪族与晋商,令其至晋王府议事。
朱棡未作迂回,直告之曰:此次走私精铁之事,不欲张扬,然诸士绅豪族与晋商,须呈充足诚意。
有晋商惴惴问:“未知晋王殿下欲何样诚意?”
朱棡缓言需巨额银两与大批物资,以助边关战事。
商绅闻之,皆色变。
晋商蹙眉,拱手曰:“殿下,我等平日于边关供给已然尽力,今若如此,实难承受。”
士绅亦附和,称近年晋地赋税繁重,家业渐微,恐无力承担。
朱棡闻罢,面色一沉,冷笑:“汝等走私获利,今事发,竟言无力?若不允,走私之罪,必严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