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四年正月十二,未时三刻。观星阁的青铜穹顶下,司南将墨九绘制的磁石分布与日晷误差图铺展在紫檀木案上。图表上的七道误差曲线在 "天枢" 星位交汇,形成的角度恰好是武德九年玄武门星象的篡改值——1.7 度,这个角度既是时差方程式的核心常数,也是司南胎记的弧度,证实所有异常都指向同一个阴谋节点。
"他们在等一个完美的星象窗口。" 司南的指尖划过图表上的秋分标记,那里的误差曲线突然与死亡留言的时差曲线完全重叠,只是振幅放大了七倍 —— 对应七枚铜符的能量总和。他将天枢符按在重叠处,符身投射的星象光网中,显庆元年的星象运行轨迹正缓缓显现:秋分当日的昼夜平分点,将与异常地质层的磁石能量峰值形成共振,共振频率与运河铜钟完全相同。
墨九推着改装的机关测绘仪过来,仪器屏幕上的星象模型正模拟秋分当日的场景:当七座日晷的误差同时达到七刻时,长安的时间系统将出现 "七星倒置"—— 与残片拼接的北斗七星残片错误排列完全吻合。他比出 "三重陷阱" 手势,机关盒显示凶手计划叠加三种干扰:磁石干扰日晷(物理层)、钟声扭曲感知(听觉层)、伪造历法佐证(认知层),这与司南推论的 "时间错觉制造" 完全一致。
阿夜的狼首面具贴近图表的 "天璇" 刻度,面具的分子检测仪显示,刻度中含有的磁石粉末与墨九考据的前朝官造铜符材质相同,只是多了层突厥狼血 —— 与密教祭祀配方完全一致。面具解析出的粉末排列规律,与太极宫密道的铜符铸造模具烙印吻合,证实是按星象祭祀仪式设计的干扰模式。"这些粉末的分布密度," 阿夜指向面具投射的三维图,"每七天增长 1.7 倍," 与新符研究的铜符能量增速完全相同。
未时正刻,司南调出墨九记录的星象模型数据,将其与图表中的误差曲线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在秋分当日的误差值均为 1.7 刻 —— 长安日晷误差表的最大修正值。"凶手要在昼夜平分点制造 ' 时间崩塌 '。" 他突然想起祭坛刻文的 "七星连珠之日李唐必亡",光网中浮现的模拟场景显示,秋分当日的磁石干扰将使长安的实际时间与感知时间产生七刻偏差,恰好足够完成一场模仿玄武门之变的政变。
墨九比出 "关键节点" 手势,机关盒弹出的时间轴上标注着三个红圈:
正月十五—— 磁石干扰启动
春分(昼夜均分点)—— 误差叠加至三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