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四年正月初九,辰时三刻。观星阁的青铜星图前,司南将收集的居民证词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每份证词的关键句都用朱砂标出 ——"日影跳刻漏箭逆行 钟鸣失时",这些描述在星图上形成的轨迹,与投影的二十年前玄武门星象产生 1.7 度夹角,这个角度既是时差方程式的核心常数,也是司南胎记的弧度,证实时间感知的混乱与星象篡改存在直接关联。
辰时正刻,司南的指尖落在星图的 "天枢" 位,那里摆放着西市更夫王德发的证词。证词提到 "正月初五寅时闻钟,辰时才见日",这段记录的时间误差经机关测绘仪测算,恰好是 1.7 刻 —— 与长安日晷误差表的修正值完全一致。他将天枢符按在证词上,符身投射的青光中浮现出磁石干扰的动态模型:当磁石强度达到异常层水平时,铜钟的共振频率会与漏刻的水流声产生干涉,使人耳对时间间隔的判断出现偏差,与司南顿悟的 "钟声制造时间错觉" 形成呼应。
墨九比出 "三重干扰" 手势,机关盒弹出的三维图显示:凶手同时利用了三种时间感知渠道 —— 视觉(日晷偏移)、听觉(铜钟共振)、触觉(漏刻水流),每种渠道的误差都精确控制在 1.7 度,与实验结果的方位误差完全吻合。他转动模型的时间轴,显庆元年正月十五的模拟场景令人心惊:三重干扰叠加后,长安的实际时间将比感知时间快七刻,恰好是七枚铜符对应的时间总和。
阿夜的狼首面具投射出居民的脑波图谱,图谱显示长期处于时间混乱中的人,对 "午时三刻" 这个时间点产生了集体性恐惧 —— 那是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时间,也是模型推演的地动峰值时刻。"他们在心理层面复刻当年的星象恐慌," 阿夜指向图谱中的异常波动,"波动周期与运河铜钟的共振频率相同," 证实是人为设计的心理暗示。
巳时初刻,司南调出的磁石分布数据,将其与居民证词中的时间误差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呈现完美的正相关:磁石密度每增加一成,时间感知误差就扩大 0.17 刻,这个比例系数时差方程式的均时差修正值完全一致。他突然想起第 74 章刻漏内部的偏移装置,"凶手不仅篡改仪器," 他指着星图上的异常地质层,"更在地下布置了天然的时间干扰场。"
墨九将刻漏底部的铜符碎片嵌入模型,碎片投射的星象光网瞬间瓦解了部分干扰效果 —— 与司明工坊的锻造印记功能相同,证实父亲留下的铜符可中和磁石影响。光网中残留的干扰轨迹,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