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口扒完花生汤,蛋壳车也找到了停车点,阿年把钥匙装兜里的时候,不忘拍一下停车位,免得再回来就找不到车。
这是免费停车场,没有电子查车位的辅助功能,如果忘掉自己的车停哪里了,那就要一排排挨个找了。
就是这里离烟火表演观看点有点远,因为中秋节大家都想着出来热闹一下,离江边近的停车场早就没有位置了,她俩只能停比较远的地方,反正走路过去还能看看,有没有路边小吃能尝尝。
“牛肉火锅老板不是说,他们以前逢年过节,都是在海边看这些表演的,但现在海边都变成污染区了,就只能改成江边了。”
说到这里,禾一欣就生气,以前在内陆城市,吃的海产品要么是为数不多的污染较轻海域养殖的冻品,要么就是内陆盐碱地改养殖场的“大陆海产”,对海洋污染的概念没那么具体。
可走到沿海城市,听过当地人自我调侃海平面上升,大家以后都去求职当美人鱼,吃过鲅鱼海胆水饺,去参加当地人宴席的时候,夹过几次甜虾,禾一欣就对海洋的感情迅速增加了。
原来海鲜能做的食物有这么多?甚至还可以做甜品吃?!
沿海城市的当地人,是对海产品锐减带来的落差,体验感最深的一群人了,尤其是很多从小吃到大的食物,因为主材料很难买到污染较低的海鲜,就只能改动或者没法做了。
内陆养殖的,终归是和真正大海产出的味道,有些差异。
禾一欣和阿年喜欢吃蚵仔煎,还特意找了家老字号去买,结果门口就有牌子写了,原材料是哪里产的,只有之前味道的七成而已。
两个人回华夏的时候,海水污染已成定局,所以她俩也不知道,在海洋还属于海洋本身,没有被任何伤害的时候,产出的鱼虾蟹贝这些该有多好吃。
但吃着老板叹气不已的“平替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