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燕山军中军大营,一派繁忙却井然有序的景象。
运送箭矢、弩炮配件、药材的马车排成长队,在军需官的吆喝声中依次登记入库。
每一支箭、每一根弩弦的更换都被详细记录在册,连磨损更换的零件都要回收。
张克背着手站在营帐前,看着这精密运转的后勤机器——与其说是战场,不如说是一座高效运转的工地。
只不过这里的产品,是死亡。
张克正借着这场消耗战锤炼后勤管理体系。
李药师在前线指挥作战,魏清坐镇大营统筹物资调配。
张克很清楚,这种规模的战役胜负的关键在于后勤保障,而非前线厮杀。
作为主帅,他自知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复杂战场把控能力,更不擅长战场微操。
但他明白主帅该做什么——帅旗必须立在中军大帐,每日巡视慰问将士稳定军心,别瞎指挥,这就足够了。
至于具体的战术安排:弩炮阵地的调整、火力点的布置、士兵的轮换休整,他都放心交给专业将领处置。
张克给自己定位很明确:做好主帅该做的事,不插手将领们的专业领域。
帅旗所在,军心所向,这就够了。
韩信当年评价刘邦"将兵不过十万",倒不是刻意贬低。
平心而论,刘邦的军事才能放在当时也是绝对一流——除了遇上项羽和韩信这两位绝世名将,其他对手基本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说他不会打仗,那得看跟谁比。
在项羽面前吃瘪不假,但放眼天下,能让他吃败仗的还真没几个。
"兄长,真定府新到的三十车弩箭已经入库,明日会配给前方保证三日的消耗。"魏清捧着账册匆匆走来,额头上还沾着墨渍。
张克点点头,目光扫过营地另一侧——燕山邮局的马车正装载着士兵们的家书和战利品。
不少士卒排队将燕山票塞进信封,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
这场景让他恍惚间想起前世工地的工资发放日,只不过那时产出的是钢筋混凝土和金融泡沫,而这里稳定输出的,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
"班味太重了。"
他忽然嘀咕了一句。
亲兵三子没听清:"爵爷你说啥?"
"没什么。"
张克摆摆手,"韩仙那边出发了吗?宣府镇那边敌军可有动静?"
三子挠头:"还没呢。真定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