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喀山披甲立于营前,目光阴沉地望着逐渐亮起的天色。
昨夜斥候回报,方圆十里内未见燕山军踪迹——这本该是好事,却让他心中更加警觉。
"传令。"
他声音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狠厉,"从每甲喇抽调一个牛录精锐,组成噶布什贤,二十队,扇形前出侦查。"
噶布什贤——在满语中意为"前锋哨探",为便于理解,后文将统一称之为"东狄哨骑"。
身旁的甲喇副将一愣:"大人,如此一来,我军先锋兵力就过于分散了......"
"你懂什么!"
喀山冷眼扫过,"延庆府这群废物连燕山军的影子都摸不着,老子可不能带着三千儿郎往埋伏圈里撞!"
很快,六百名东狄哨骑分作二十支小队,如展开的扇骨般向西面八方散去。
每人配备双马,携三日干粮,任务明确:探明燕山军主力方位、兵力部署、行军路线。
喀山眉头紧锁——他一开始本想从距离前线最近延庆府获取点燕山军的布防情报,却不料这里的守军连最基本的战场侦查都做不到,简直如同缩在壳里的盲龟。
往保定府方向全是“战场迷雾”。
地图上标注的燕山军主力确实在保定府一带,但方圆百余里的范围实在太过模糊。
贸然深入,无异于蒙眼闯迷宫。
若是不慎中了埋伏...
虽然嘴上对燕山军各种嘲讽贬低,但是心里还是比较慎重的。
正红旗和镶白旗都有不少勇士死他们手里,虽然具体情况不清楚,但至少证明人家有实力吃掉数千东狄精锐。
正是这份谨慎,加上敢打敢拼的性子,才让他屡立战功,坐稳正红旗先锋之位。
山派出哨骑的同时,常烈已率四千燕山突骑兵悄然逼近至延庆府五十里处。
凭借先手情报优势,他早将一千五百精锐分成十支猎杀队,由夜不收带领埋伏在延庆府外围三十里处。
按照东狄惯例,哨骑小队不过五至三十人。常烈以至少五倍兵力设伏,志在必得。
果然,一支正红旗哨骑发现了三名燕山夜不收。
三名燕山夜不收策马疾驰,身后三十名东狄哨骑紧咬不放。
见对方仓皇逃窜,领队的拨什库未觉异常。
东狄的拨什库并未起疑。
多年来与魏军边军交手,他们早已习惯对方夜不收三到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