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董建华来汇报这一切的时候,宋轻雨在院子里和刘美英一起熏腊肠呢。
虽然做出很多牛逼成绩来,是一件很值得让人开心的事情。
但宋轻雨还是更专注于眼前的腊肠,秋天那会儿她就想做腊肠了,但是没顾上。
宋轻雨两辈子都是中市人,她从小吃的腊肠是酒香甜口的,可是自从来了北方之后,她就只能吃到咸口的腊肠。
虽说空间里也有不少这腊肠,可她心血来潮,就是想做点更符合自己口味的,所以就给刘美英说了做南方腊肠的方法,让刘美英试着做一做。
秋天原本是做腊肠的好时候,可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的气温变化大,孩子们反反复复闹些小毛病,分走了宋轻雨的注意力。
小同和小舟总吐奶,虽然睡了治疗床,但吐奶的情况依旧反复了好一段时间。
那会儿可是都躺了十好几次治疗床了,但孩子们还是一直复发,愁得宋轻雨什么都没顾上。
等孩子们好起来,已经是冬天了。
再冷一点就不是熏腊肉的好时候了,所以她得赶紧把腊肠给做好。
“行,我知道了。药铺怎么样?我好久没去了,过两天我去一趟。”
她这个老板很久没有露面了。
“都挺好,天气冷下来之后,药铺里的人是更多了。那个新灶已经用上了,果然是方便了很多,还得是宋医生的好主意!”
原来的橘井二店后院就是放了一院子的煤炉,芹嫂她们就一直守着满院的炉子,一直熬药。
这样其实有些不方便。
主要是药炉子太多了,要么是容易顾得了这头,又顾不了那头。
熬药的讲究很多,有些药得用文火,有些得用武火,这个炉子得熬几个小时,那个炉子又是谁的药,特别容易弄混。
所以宋轻雨想了个办法,改造了二店的后院。
几个屋子一直放着药草存货,现在有了新仓库了,自然就都空出来了,所以在这些空屋子里面,都新做了灶和烟囱。
那灶台的造型很是特别,是一个大大的台面上,打了十好几个小灶,正好够放那熬药炉子的。
这灶台还分文火灶和武火灶,这么做的话,烧一个灶,就能同时熬十几炉子的药了。
宋轻雨还拿出了几十个小小的放电池的计时器来,每个药炉子配上对应的计时器,有这个,就不怕记错熬药的时间。
这么一来,只需要在药炉子上做好标签记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