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且割下陈玉成首级,悬挂于马上,招呼宇文成都撤退。
二人来到岸边,乘坐项羽预留的走舸,开始渡河。
淮阴一带,淮河宽度约在一千米到两千米左右,站在北岸也能模糊看到南岸的场景。
龙且现在便能看到项羽的军队,看得仔细一点,甚至能观察到末梢几艘战船随水流摇晃。
他坐在船上,活动一夜厮杀后酸痛的肩膀,手下忽然来报:“将军,前方的船只似乎不动了。”
龙且再度了望,果然发现项羽船只在视线中变清晰了许多:“嘶...莫非是刘军渡到了对岸,提前埋伏我军?”
在法正计谋生效后,徐庶旋即安排薛仁贵率领骑兵以最快速度杀到淮河南岸,并组织渡河。
在项羽杀到淮阴周边时,薛仁贵正好抵达了淮河以南。
不多时,薛仁贵便发现淮阴火光滔天。
徐庶安排时薛仁贵在场,他知道己方军队不可能这么快到达淮阴。而且到达后攻城战也不该激烈到火光滔天的地步。
当时他猜想是杨秀清焚城南逃了。
结果偶然中抓获了几名蛾贼溃兵,询问得知淮河以南广陵地带尽数被项梁攻占。
那火烧淮阴之人就显而易见了——项羽。
既然把城池都烧了,那肯定是没有在淮河北岸久留的想法。
项羽大概率很快就会渡河。
我能看到滔天的火光,说明现在淮阴二城的火势已经极大了。
而渡河回去要浪费很长时间,等我回去的时候,火势应该已经到了止不住的地步。
与其如此作无用功,不如待在南岸拦截项羽,半渡而击之!
薛仁贵如此思忖,率领手下狼骑躲藏在淮阴对岸,静待项羽。
就在刚才,项羽军队进入薛仁贵射程范围内,薛仁贵马上令手下狼骑发动一轮骑射。
距离岸边最近的那几艘走舸船上的士兵登时被射成筛子,“扑通”“扑通”掉入河中。
薛仁贵立马岸边,画戟在凌晨的阳光中折射出寒光,头盔上的红缨随风飘动,端的威风凛凛。
他舞动令旗,又是一阵箭雨飞至,有的插在战船的掩体上,有的射进士兵身体中,引得成片的惨叫声。
周瑜手指船边,恸哭道:“程公!”
项羽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胡须斑白的孙军将领胸前插着一支羽箭,口中溢出鲜血,跌入河流之中。
他叫骂一声,提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