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杨坚兵马损失殆尽的话,周瑜的救援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突围行不通。
己方必须正面击溃李秀成和重骑兵。
兜兜转转,结果还是只能正面决战。
决战就决战吧,重骑兵不处理掉始终是个祸患。
现在不处理,等孙武将军攻破沛国后也要处理。
那么问题变成了:如何用训练并不精良的步兵击溃重骑兵?
只要敌人手里有一支重骑兵部队,不管重骑兵在敌军总兵力中占比几成,第一要考虑永远是重骑兵。
稍微轻视一点,等待自己的就是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要以步兵对付重骑兵,核心在于限制重骑兵的冲击力、利用地形削弱其机动性。
可己方是进攻方,要主动寻找重骑兵决战。
想象一下,周瑜的军队往彭城县前进的过程中,高宠和陆文龙收到了消息。
他们可以选择马上支援,也可以选择等一等再支援。
毕竟不可能周瑜杀到彭城县城下他俩才收到消息。
可他俩没来的这段时间内,周瑜还必须继续前进。
不前进,重骑兵就没有来的必要。
所以决战的地点高宠和陆文龙说了算。
地利是没有了。
那就只能用战车阻拦重骑兵冲锋了。
以战车抵御骑兵的方法古来有之,卫霍征讨匈奴时就曾用战车包围军阵,匈奴骑兵无法冲破防御,只得在外与汉军对射。
可匈奴人是轻骑兵,冲击力和重骑兵压根不在一个档次上。
然而,他又能怎么办呢?
周瑜没有别的用以阻挡重骑兵的东西。
好在周瑜战前猜到刘备会有骑兵,携带了不少战车。
战车不够的话,就把床弩、投石车、冲车那些攻城器械带上,也能发挥作用。
正好俘获了刘备上百架床弩。
接下来是阵型问题。
水军操练的阵型数量绝对比不上陆军,这意味着短时间内周瑜摆不出什么高深的阵法。
挑来挑去,貌似只能用鱼鳞阵。
可鱼鳞阵屁股兵力薄弱,容易被敌人突破。
刘备在对付袁绍时曾列出鱼鳞阵应对吕布并州狼骑(本书中),那时他在屁股布置了重兵才堪堪挡住。
而且当时两军约定好了决战地点,刘备可以提前建造抵御骑兵的防御设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