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意为在有利的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因素,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因素,祸患就可以解除。”
“稳妥作战,先吞了杨坚,的确不错。因为我们已经包围了彭城郡,在吞灭杨坚这方面占据有利局面。”
“我军不擅长水战,这是不利的因素,此战理应避免。”
“但下一次与朱元璋孙策他们作战呢?倘若此战夺得战船,我军有了与孙朱水师叫板的底气,岂不是将下一场作战的不利化解掉了?”
“那日后进攻江东、进攻荆楚的不利不也就随之瓦解了吗?”
“以一战之不利,换数战之无不利,是为以小博大也。”
“何况,若孙朱水师横行淮南,下邳岂足守哉?”
刘伯温一番言论将众人说得哑口无言。
刘伯温与刘备说服众人抢夺战船的核心观点都是日后作战需要,但很显然刘伯温的论述更深入。
而且两人的立场不同。
刘备是决断者、是领导,他不一定要有办法。我提出方案,你们落实去吧。
刘伯温他们是执行者,必须得有办法。
谁不知道抢战船妙,关键是抢不来啊。
办法好坏都不用提了,现在压根想不到办法。
他们没胆子接下刘备的任务,只能劝刘备放弃了。
但刘伯温站了出来。
以上一番话传到同僚、刘备耳朵里其实就四个字:“我有办法!”
这种情况下,刘伯温怎么阐述行动的必要性其实无所谓,众人一般不会反驳。
真正重要的是刘伯温的解决方案。
刘备于是说道:“备所求乃夺周瑜战船,让孙策与朱元璋从此往后不敢觊觎徐州土地!”
“请祭酒教备!”
刘伯温开始阐述自己的计划:“周瑜欲救杨坚,必前往彭城郡。”
“走陆路至彭城,难免遭遇我军围剿,不如乘船。”
“也就是,从淮河转入泗水,逆泗水而上!”
(之前文章有知识性错误。泗水起源于青州,在徐州汇入淮河,并非淮河分流)
“而彭城郡内可用于停泊百艘战船的大型湖泊寥寥无几,很容易便能找到周瑜水寨所在。”
“周瑜他们把水寨建在哪里,咱们就在该湖泊的出水口铁锁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