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练,军容日盛。
刘备听说徐州百姓报名的积极性后都吓了一跳。
东汉实行募兵制,可以简单理解为自愿参军。
那么谁会做参军这种刀尖上舔血、命在旦夕之间的事情呢?
答:被地主侵占土地、不参军只能饿死的百姓,以及懒得从事生产的地痞流氓诸如此类。
可徐州的大家族都被杨秀清夷平了啊。
糜家的邬堡现在都化作灰烬了。
而刘备自青州起就保留了不归还土地的政治传统。
百姓有的是地种。
没有性命之危,却依旧踊跃参军,岳家军之民心可见一斑。
既然提到了兵制这种制度问题,那么就回答一下部分读者比较在意的改制问题。
刘备是否会进行改革加强己方实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全史人物大乱入,改革家数不胜数,基本上每家势力都能分到几个,关键在于主公想不想改,内部势力构成允不允许自己改。
袁绍那种全世家的文武组成,加上他自己关东世家代言人的身份,改革就很难推进。
而像刘备这种,兵权牢牢把握在元从派手中、文臣领头同样并非豪族出身的,曹操那种以宗亲掌握大权的,以及李世民这类天下世家恨之入骨的,则比较好改。
其实客观上只有袁绍不具有改革的条件。从主观上讲,再加一个张献忠不具有改革的能力,也留不住改革家们。
刘备麾下,张居正的考成法已经足够称作改革,因为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减少了贪污腐败。
吴起、申不害、李悝也在曹操治下推行了一些政策,以激发军队战斗力、促进农业生产。
乱世当中,改革为军事服务,以支撑战争所需、提高军队战斗力为第一目的,就像张居正构建商业链增加财政收入。
而与军事最相关的就是兵制。不同的兵制,直接决定着军队战斗力和经济发展情况。
自秦朝以来,依次以征兵制、募兵制、世兵制、府兵制、募兵制、世兵制、卫所制、八旗为主要兵役制度。
东汉末处于募兵制与世兵制的过渡时间段。
募兵制就是自愿参军,打到你不能打为止,士卒皆为职业军人,属于战斗力比较高的一种兵役制度。
缺点在于士兵完全由将领自行招募,东汉末甚至粮草都是由将领自行筹备,以至于在形成了君主都不能轻动的“部曲”,削弱了中央集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