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整个刻漏只要不遇见极端的情况,连续运行两三日,也不会有太大误差。
\n
这个工作,说轻鬆也轻鬆。说难也难。大概从现在找一个人大抵都能做,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校表而已。但是在文盲率这么高的情况下,这个工作,却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但是对於一个读书人来说,只要稍稍培训一下,就可以胜任了。
\n
当然了,也不算太轻鬆,因为莲漏一旦出了问题,需要修理,也不会有什么人能帮你的,毕竟莲漏这东西,说精密,自然不如后世的种种精密仪器精密,但是在整个大明范围之內也不是每一个城池都有的。
\n
很多城池的莲漏都是宋代传下来的。
\n
如果对於浮力,水流速度等方面有足够的知识,修起来也不大好办。
\n
这也是为什么,周家能时代传承这个官职的另外一个原因。真要出了问题,除非去北京或者南京请人。
\n
一般人玩不转。
\n
周梦臣目光扫过这个莲漏,整个莲漏有四个水箱,占地好几平。莲漏最成功的一点,漫流代替滴水,可以儘可能保持相对平均的水速,用两个供水箱与一个平水箱调整水流速度。
\n
而下面的水箱之中,有一个大莲形状的盖著,莲藕露出来,有四十八个孔洞,每一个孔洞都是深浅不一竹筒。当下面的竹筒水到一定程度,竹筒里面就会有一根浮箭从下面冒出来。四十八根浮箭,分別表示四分之一个时辰,也就是半个小时。
\n
这就是號称分秒无差的莲漏。
\n
这是当年苏軾为之作文的莲漏,只是宋末战乱,莲漏失传,郭守敬后来以此理,將莲形状换成了宝山的形状,號称宝山漏。隨即淹没在歷史的尘埃之中。而今的莲漏依然在好些地方都保留实务,朝廷宫中所用这刻漏,也是大体如此状態。
\n
只是朝廷已经没有当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