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可惜。”
“阿进能回来么?”李巧有些担忧,但眼神里又透着一丝急切。
她心里装着件顶要紧的事——两个儿子都老大不小了,亲事还没着落!
这次大宴宾客,正是让儿子们在亲戚面前露露脸,说不定就和哪家姑娘看对眼了呢?
陈瑶笑道:“大伯娘放心,就一两天工夫,二哥跟衙门里告个假应该不难。”
陈老头点头,“能回来最好,实在回不来,也该让他知道家里的大喜事。”
陈前当即铺开纸笔,就着灯光,写就一封家书。
第二天天蒙蒙亮,陈猛就亲自把信送到了驿站。
李巧和陈猛两口子又赶回村去做准备。
这次摆的还是流水席,要请的人多,场面不能小。
上半年摆一次流水宴,下半年又摆一次,这下子陈家彻底在附近出名了。
而且席面定得格外丰盛,鸡鸭鱼肉,时令菜蔬,样样都备得足足的。
宴席当天,几个相熟的妇人围着忙里忙外的李巧,七嘴八舌地恭维着:
“哎哟,李巧,快说说你怎么养的孩子?”
“就是,你可不能藏私,你二兄弟家那个最小的都被送回来了,你肯定有秘方。”
李巧被夸得脸上笑开了花,嘴上还得谦虚:“嗐,瞧你们说的!小娃娃家,左不过都是一样的养法。
我一个妇道人家,能懂得什么大道理?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了!”
供一个读书郎,哪里是“吃饱穿暖”四字就能打发的?
纸墨笔砚、束修节礼、四季衣裳,哪一样不要白花花的银子?
他们家要不是有陈瑶带着,只怕比早些年供陈勇读书时还要窘迫。
一个圆脸的妇人听她这样说,叹了口气,“我们家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有余钱供孩子读书,比不得,比不得哟。”
另一个穿着半新蓝布衫子的妇人,目光落在李巧身上那件细棉布裁的干净衫子上,不由得艳羡道:
“啧啧。李巧当真是熬出头了!孩子个个争气,听说他们自家在也置办了个小庄子?”
人堆里,总有那么些见不得别人好的。
靠墙根坐着的一个吊梢眼、薄嘴唇的妇人,名唤周氏,听了蓝衫妇人的话,她“哼”出一声,嘴角向下一撇,
“呵,瞧把她得意的!这福气怎么来的?还不是沾了她那好侄女的光?
阿瑶一个小丫头片子又能从哪里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