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就是官家开的杂货铺子,针头线脑,柴米油盐,酒水果干,布匹棉花,卖的货物零零碎碎繁多。
值得一提的是官家的杂货铺里售卖的货物大多都是本地的乡亲们买的多,行商们只是偶尔添置些。
但几乎每队行商都要来一趟官家杂货铺的原因是,这里居然出售大量牧草,价格也十分合理,因此生意很是不错。
官府的驿站就是个两层楼的大通铺带着后面有马厩,只提供住宿和茶水,连餐食都不供应。
自从有了这个驿站,行商们不用在理县过夜,到了松茸又天黑得只能露宿野外了。
理县的驿站留给不去口岸跨境的行商们,这需要跨境的行商们就得在松茸新开的松林驿站停歇了。
靠着驿站,松茸山坳的村民们日子是红火了起来,家门口就能买到日常所需不用大老远跑去县里。
三家人还都收购本地的货物产出,价格给的公道实惠,就拿胡大来说,他白日里进山打柴禾售卖给穆勒家做餐食用,到了黄昏前儿行商们到达的时候他就搬着自己的磨刀石坐驿站边上等着给人磨刀,他磨刀很有一手。
冬哥儿家皮子直接兑给木买村长家的铺子,牧草就送去沈逸那儿,家里的牛羊出栏了也不去理县了,直接拉去穆勒家的肉食铺子,实在是穆勒家要不完才给拉去口岸卖掉。
口岸比理县距离虽远些,但价格却高些,而且口岸吞吐量大,每次带过去总是能售空。
至于为什么说官家是变化最大的呢?
首先是官家新盖了个足足有七间房的青砖三合院儿,还圈了两亩地专门养鸡鸭,肉蛋都供给口岸那边的市场去。
还在口岸新城那边买了块儿地皮,足足四亩,虽然地势不平又远离城中心的广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