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立正在军部值班室门前,深吸一口气,抬手叩响斑驳的木门。
“进来!”厚重的门板吱呀推开,屋内煤油灯,摇曳的光晕里。
六位身着灰布军装的首长,围坐在长桌后,腰间别着的驳壳枪 与桌上摊开的作战地图,在昏暗中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报告!”张海洋摘下军帽,露出被汗水浸湿的鬓角。
为首的首长,放下手中的搪瓷缸,缸口残留的茶叶,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张参谋长,说说你那个,特种狙击小组的想法。”
张海洋挺直脊背,目光扫过墙上的,作战示意图。
“诸位首长,如今战事胶着,敌人据点易守难攻,常规冲锋伤亡太大。”
“我琢磨着,咱们得组建一支精干小队,像把钢刀,直插敌人要害。”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用牛皮纸包裹的手绘图纸,小心翼翼地铺在桌上。
“这是我设计的战术配合。”
张海洋用铅笔尖,点着图纸,“三人一组,一人负责观察敌情,标注方。”
“一人手持改装的中正式步枪,专打远距离目标。”
“还有一人携带手榴弹和短枪,负责警戒和近战。”
“改装步枪?”左侧戴眼镜的首长,推了推镜片,“怎么改?”
“我们缴获过日军的狙击步枪,”张海洋解释道,“虽说是栓动式,但加装光学瞄准镜后,能在800米外,精准命中目标。”
“我和军械处的老王研究过,把鬼子步枪的枪管加厚,膛线重新打磨,再配上自制的简易瞄准镜,射程和精度都能大幅提升。”
话音未落,右侧的首长,突然拍了下桌子。
“说得轻巧!哪来那么多瞄准镜?还有子弹,现在连弹药都紧缺!”
张海洋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
“这是我们用望远镜镜片,改制的瞄准镜,虽然比不上原装货,但至少能解燃眉之急。”
“至于子弹,我建议收集战场上的弹壳,重新装填火药和弹头。”
他展开一张,泛黄的记录纸,“这是过去三个月的试验数据,改制后的子弹在900米内的命中率,能达到七成。”
气氛稍稍缓和,年长的首长,拿起图纸仔细端详。
“你说的这些,听起来倒是新鲜。可这样的小队,该怎么训练?”
“我计划分三步,”张海洋比划着。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