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墨源航天博物馆的邮戳藏品
(一)航天服手套的邮戳压痕
参观航天博物馆时,林晚发现1980年的航天服手套内侧有邮戳压痕。"太奶奶留下的标记。"馆长展示手套,压痕与太奶奶的剪纸纹样一致。手套的材料成分与祖父修表时的密封材料形成纠缠,显形她的材料工程数据,压痕的深度与邮戳模具的淬火深度相同。
(二)月球岩石的邮戳纹理
观察月球岩石时,岩石表面的撞击坑组成邮戳。"1980年的研究样本。"地质学家展示切片,撞击坑的分布与太奶奶1980年的绘图一致。岩石的同位素年龄与祖父修表时的齿轮磨损程度相同,形成时空的月球地质学共振,矿物的晶体结构与林晚的量子材料研究形成纠缠。
十四、学校航天项目的邮戳设计
(一)卫星载荷的邮戳图案
参与学校卫星项目时,林晚设计的载荷图案突然显形邮戳。"太奶奶的设计灵感。"指导老师展示图纸,载荷的布局与太奶奶1980年的构想一致。载荷的功耗参数与祖父修表时的发条能量相同,形成时空的航天工程共振,数据传输的编码与林晚的量子通信研究形成纠缠。
(二)火箭整流罩的时光纹样
设计火箭整流罩时,林晚的纹样突然组成邮戳。"1980年的气动设计。"工程师展示模型,纹样的气动布局与太奶奶1980年的计算一致。整流罩的热防护参数与祖父修表时的温度控制形成纠缠,显形她的热物理学数据,纹样的振动频率与邮戳的量子频率一致。
十五、墨源天文图书馆的邮戳典籍
(一)古籍中的邮戳星图
在天文图书馆翻找古籍时,林晚发现1980年的星图手稿,图中星座连线组成邮戳。"太奶奶的秘密研究。" librarian展示手稿,星图的投影方式与太奶奶的剪纸技法一致。手稿的墨迹成分与祖父修表时的润滑剂形成纠缠,显形她的文物保护数据,星图的坐标系统与邮戳的量子标记相同。
(二)天文日志的时光频率
阅读太奶奶的天文日志时,17篇记录组成邮戳。"1980年的观测笔记。"祖父翻动日志,记录的天体参数与祖父修表时的测量数据一致。日志的书写频率投影出太奶奶的剪纸节奏,形成时空的记录共振,笔记的纸张纤维与林晚的量子造纸研究形成纠缠。
十六、童年天文的终极邮戳仪式
(一)荷池边的星尘邮戳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