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行了。好好想想你的态度,纠正一下你自己的思想,都是人,都是一个锅里搅马勺的,谁也不比谁差到哪里,尊重是相互的”。孟繁星到现在已经是明白了这些知青的大概想法,想要改变不是一时半会的功夫。
还有就是目前的这些知青虽然是有些老实了,那也是因为上一次打死张组长乡亲们的余威,在死亡和生存上,这些知青绝对是不傻,所以,他们目前是选择了臣服,这些也只是暂时的。
未来会如何谁也是说不好,还有一点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他们还是没有受到黑社会的毒打,还没有见识到社会的阴暗一面,回到了城里,就那么安逸?还是回到了城里就成为了人上人?大概,只是见识一些大城市的黑暗而已。
现在,他们面临的是生存,面临的是能够有一个可以安歇的生存之地,这就是现实,无法规避的现实,在过几年以及改革开放还有下岗。。。
孟繁星清楚马建涛的前后变化的根本原因,那是因为,在他们这些知青的骨子里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毕竟,他们是从全国的各个城市里走出来的,这个世界里城市里的人和农村就有着明显的阶层优势。
要不是因为城市里的工作以及粮食紧张。他们怎么会来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生活,说的好听说上山下乡,说的不好听,直接一点就是和农村他们瞧不起的这些泥腿子争抢一口饱腹的食物而已,这就是现实。
这几年还好些,要是在还苏联债款的那几年,他们绝对是不会有着这样的一副嘴脸,那个时候,一个大饼子都可以让他们跪下来叫祖宗,一个大饼子就能够让他们全家记住农村的这些泥腿子对他们的恩情,这就是现实。
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要将他们这些人给控制住不生事端,何巧女也只是千千万万上山下乡的一个缩影,他们为了生活的好好地,不会被淘汰掉也是情有可原,这是孟繁星清楚地,更是他现在必须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只有,让他们暂时放弃掉那一份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真正地踏实地融入到农村的建设中去,不再给目前的大好形势添一点的麻烦,也算是对孟繁星目前的布局的一种回馈,实在是心累啊。
这些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批文化人的断代夹层,老一辈的文化科研工作人员有的受到了伤害,有的隐姓埋名躲藏在国内的各个角落,或者是躲避在其他国家,这也是这个历史时期的悲哀,更是,文化人儿的一种痛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