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不知道这一世他是不是依然被安排到靠山屯那个兔子不拉屎的穷乡僻壤,要是还在那里,真的是麻痹的太倒霉了。
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的时候,对面的小美女还是像刚才一样眼睛半闭着,从昨天一上车大家的热情聊天中,孟繁星已经是听出了对方也是上山下乡的弃儿,也是,这一个时代的城市牺牲品。
麻痹的,说得好听是是上山下乡,其实,说白了就是城里的人已经是没有食物,几近生活在饥饿的边缘,要是,不走这一条道,那么,谁也是不知道城市里有多少人会被饿死。
据后世的统计,自从六八年开始上山下乡的政策执行到最后的结束,全国有近一成的城市户口被驱离城市,怀揣着服从国家号召的伟大使命离开每一座他们生活的城市,到陌生的荒芜的乡村生活,改造。
将近一千七百万的城市大军一下子涌入到了农村,和淳朴的农村伯伯们抢饭吃,本来,已经是捉襟见肘的农村也是用他们朴实、淳朴的胸怀接纳了这么多前来改造的孩子们,热情地接纳了他们成为其中一员。
所以,在上山下乡的活动结束时,很多人和插队的农村产生了很深刻的感情,也就是在这个年代里保下了一条条生命,让城市的温饱得以喘息,所以,大家都是将农村人尊称为农民伯伯。
随着上山下乡的结束,城市里的企事业单位逐渐有了温饱的保障,很多人对农村人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其中就包括那些上山下乡回城的人们,因为,他们吃够了农村的苦,对那一段生活有着无尽的痛恨。
这不得不说上山下乡就是让一些人通过农村的改造,让他们抛妻弃子,成为了现代版的陈世美,成为了被无数农村人唾弃的那一份子,更是,将他们的子女抛弃在农村,成为弃子。
孟繁星也是那一个年代的弃子,可是,他毕竟是坚持了下来,毕竟,在最后的那一刻回到了北京城,又回到了北京城的一个爷儿们,可是,他的余生是真的活的艰苦,活的无奈,更是活的憋屈。
这也是孟繁星为什么这么抱怨的根本原因,他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看着一些人已经是开始偷偷地吃起了自己带着的干粮,食物,他看着大家偷偷摸摸的样子,内心发笑的同时也是感觉到了一种悲哀。
因为,大家谁的家里生活都是艰难无比,否则,就不会将他们自己的子女送到这一条路上来,说是上山下乡的改造,其实,就是为了他们的生活下去找一条活路,谁的家里也没有什么余粮。
即使是果腹都是非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