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我们把这段话贴在作文开头、背诵在语文试卷上时,是否真正明白它的重量?
今天的娱乐圈,已经变成了文化战场的前线。
脱口秀演员拿历史开涮,影视剧编剧把共产主义者写成舔狗、叛徒、傻瓜,小学生在短视频中被教育“做人要懂得躺平”,而青年人则在弹幕和笑声中,被悄悄拔掉了信仰的根。
这些人,当然可以说:“我们只是在搞笑。”
但问题是:你知道你在笑什么吗?
你笑一个信仰坚定的青年在雪地里写日记,你笑一个瘫痪后还坚持工作的战士太“中二”,你笑一群人为了“虚无缥缈的理想”死得毫无价值——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些人,你今天还有资格“笑”吗?
有些笑,是从自卑中长出来的讥笑;有些笑,是从无知中生出来的愚昧;最可怕的,是那些拿刀子捅你,然后告诉你:“开个玩笑而已,别当真。”
美国文化评论家尼尔·波兹曼早在1985年就写下《娱乐至死》,他预言:“未来的专制,不是用铁链锁住我们,而是用笑话让我们忘记自己被锁住了。”
今天,我们已经活在这样的未来。
你可以在社交平台上痛骂官员,却不敢在现实中参与一次公益;你可以发出“我要移民”的豪言壮语,却不敢去建设你脚下的土地;你可以嘲笑革命先烈是“工具人”,却从没为这个社会贡献一分钱税收。
我们笑着,看完了段子、笑剧、网剧,却不知道——我们,已经被时代悄悄消费成了一具具空壳。
我们看一些文学作品,却往往忽略一本作品所创作的年代。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会随口来一句,“那是过去的事了。”
可历史,从不只是过去,它是我们现在的一部分。
苏联的革命者们,为何可以面对饥饿、战争、死亡而不低头?
因为他们相信:劳动者不该永远是受压迫的一方;人民有资格决定自己的命运;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是值得为之流血牺牲的目标。
这不是幻想,是用生命争取来的现实——苏联曾是第一个提出“人人有工作、有住房、有受教育权”的国家;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全民义务教育、全民医疗的社会体系;它的人民,在二战中牺牲2700万人,击败了法西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