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是背景布,官僚体系像沙堆,戳一下就倒。只要主角开口,就没人反驳,只要主角一计出手,全场都得跪。哪怕是个庶子、奴仆、边疆小吏,主角也能“靠气质征服上层,靠智谋征服军队”,下一章就坐镇朝堂,风光无限。
很多作者可能也知道现实中不可能这么干,但他们不管。因为这种写法最省事、最吸粉——权谋不需要资料查考、官制不需要研究推敲、财政不需要编制预算,只要写个“主角环视群臣冷笑一声”,大家就高潮了。
可问题是,你这不叫“架空历史”,你这叫“智力幻想”。你不是在构建一套完整的政治博弈体系,你是在写一个“没有任何抵抗力的世界”,用来供主角爽上三千章。
而且更糟的是,这种文风还在不断“劣币驱逐良币”。很多真正想认真写历史、写政务、写制度、写人心的作者,会发现自己写得太真实、太严谨、太不“爽”,结果流量全给了那些扯淡式王炸。久而久之,一整片男频权谋的生态,就变成了一锅稀烂的大粥,里面没智谋、没逻辑、没制度,只有主角的一张嘴和一群NPC围着鼓掌。
比如“千古一帝”的套路:主角上位不到一年,废科举、改田制、建监察、清贪污、改革兵制、统一货币,三天出个大政令,七天改完全国制度,满朝文武“吓尿”,百姓“喜极而泣”,外敌“闻风而逃”。你说他改革没阻力?没有;你说有人反对?一反对就死。你说官员不执行?一查就办;你说执行困难?主角亲自督办、亲赴地方,两章内搞定。
而现实呢?汉武帝搞个盐铁专卖都磨了几年,唐玄宗搞个节度使体制最后反噬成安史之乱,宋神宗想搞“王安石变法”还得皇帝亲力亲为、文臣吵成一锅粥,最后不了了之。哪来你主角一句话,满朝跟风、一夜改完的道理?
甚至有的权谋文把“兵权”写得跟玩具一样:主角刚穿越,还没弄清地图,随手调兵十万,命将出征,军队不问缘由就赴汤蹈火。现实中,兵马调动得有兵符,有命令,有后勤补给,还得看谁掌握兵源、谁掌握粮道、谁调得动兵符,你一个小县令凭啥发兵?凭主角光环吗?
再说朝堂权斗,动不动就是“计中计中计”,今天设个套让皇叔跳坑,明天再反算反贼全军覆没,结果全程没有细节,没有实施过程,没有人反问一句——朝廷这么好骗,你让范仲淹、狄仁杰、张居正情何以堪?真权谋,那是博弈与算计,是制度与人性的较量,是一场需要信息、资源、人脉、时间统筹的持久战,不是你脑中灵光一现、嘴上一个反将就能搞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