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皇家浪漫爱情故事想想就行了,真以为皇家的婚姻能自由恋爱,然后偶遇看上你这个“傻白甜”。越是身处高位的家庭,子女就越不自由,他们的婚姻不仅仅是传宗接代,而且要保证家族的利益。子女更多的是联姻的工具。
很多人一提古代皇帝选妃,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佳丽三千,皇帝随心挑选,后宫里少女怀春、含情脉脉,宛如一出动人心弦的宫廷爱情剧。影视剧也爱这么拍:冷宫小宫女被皇帝偶遇,一见钟情,封妃立宠;选秀场上皇帝被佳人一眼惊艳,从此恩宠独厚,后宫佳话流传千古。
可真实历史中的皇帝选妃,哪有这么浪漫?那背后全是赤裸裸的权力博弈、政治联姻、家族角力。选妃这事,说白了,是皇权、外戚、士族、宗亲等多股势力共同参与的权力游戏。至于什么真爱?往往连皇帝自己都没资格去追求。
皇帝选妃,是政治工程,不是看脸挑老婆。
后宫女子的选拔,从来不是“皇帝见了谁高兴就选谁”,而是按照一整套制度执行。
唐朝有内选、外选、岁贡女三种主要渠道,宋代则是以荐举、考察、看家世为主。元、明、清更是系统化到了极致,清代有明确规定:旗人少女每三年选一次秀女,年龄、出身、身体状况、家族背景一一审查,档案详细得比考公务员还细。
更重要的是,皇帝不是随便挑。他“看中”谁,得先内务府登记、太后过目、再由礼部或六尚安排入宫流程。尤其明清,选妃不由皇帝说了算,而是“皇室政治的延续安排”。
选的是门第、是家族背景、是政治平衡,而不是“谁好看”。
谁家姑娘能进宫,不是靠颜值,是靠祖上积累。
妃嫔之所以常“红颜薄命”,不是因为她们脆弱,而是因为她们“得宠”。
历史上,因宠而死的宫妃不在少数。比如汉成帝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因受宠而遭太后、其他妃嫉恨,最后一个被逼自尽,一个自杀身亡;唐玄宗的杨贵妃,因宠遭满朝猜忌,最终被迫赐死于马嵬坡。
宠爱是一把双刃剑:
皇帝宠她,其他妃子视她为眼中钉;
太后宠她,皇后难以立足;
宫女、宦官攀附她,内部斗争更激烈。
你越受宠,宫里对你越警惕。所谓“独宠一人”,往往是通往死亡的前奏。
后宫女人不是为了爱情而活,而是为了家族而斗。在后宫,女人的“爱情”只是浮皮。真正起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