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欢、宇文泰、杨坚等权臣手里。
可以说,南北朝的皇帝,基本就是大臣的棋子。
唐朝:玄宗之后,宦官和藩镇架空皇权
唐朝开国几代皇帝权力还行,但自玄宗之后,局势就变了。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拥兵自重,皇帝诏令到了地方没人搭理。
宪宗削藩,宦官不满,竟联合毒杀皇帝。
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几代皇帝都被宦官架空,连诏书都要宦官传达,诏令都成了摆设。
穿越文写唐朝皇帝搞削藩、灭宦,轻轻松松,其实实际操作就跟走钢丝一样,一失足就粉身碎骨。
宋朝:文臣集体“架空”皇帝
宋代是文官政治的巅峰,也是皇帝被“体制架空”的典型时代。
宋仁宗被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等大臣联手掣肘,连后宫人事都要被奏劾。
宋哲宗想亲政,被高太后、司马光联手架空。
宋徽宗想改革军政,被蔡京等权臣耍得团团转,最后自己成了亡国之君。
宋代的“制度化架空”,让皇帝连想发个脾气都要掂量掂量文官集团的反应。
明清:外戚、宦官、内阁、满洲王公轮番架空
明初皇权最强,但从仁宗、宣宗起,皇帝逐渐被内阁文臣左右。到明武宗、明熹宗,宦官专权成了常态。
明熹宗:魏忠贤权倾天下,皇帝成了橡皮图章。
清初:顺治少年即位,朝政在摄政多尔衮手中。康熙少年时,也差点被鳌拜架空。
乾隆后期:和珅玩弄朝政,乾隆自己都成了老糊涂。
很多穿越小说喜欢写皇帝随口一说就废相立相、改税制、改律法,下面的人马上执行。可实际上,官僚集团本身就是制衡皇权的重要力量。这不是某个皇帝厉害不厉害的问题,而是中国古代治理的基本模式。
比如明代,内阁大学士表面是“辅政”,其实经常形成集体意见,对皇帝的决策进行引导或阻碍。嘉靖皇帝想修道求仙,整天不上朝,可内阁依然照样运转朝政。神宗万历更是几十年不上朝,内阁、司礼监和六部官员照样把国家维持下来了。穿越小说中常写皇帝指点江山、一个人改变大局,可实际上,皇帝的意志必须通过层层官僚机器才能传达下去,而每一层都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
皇帝被架空的几大原因
1.少年即位,政事由权臣或外戚代行
少年皇帝容易被架空,是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