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涵盖四个学科,算术、经史、书法、修身。学生从小学堂毕业之后,升入中学堂。中学堂增设财赋、法学、博物、地理、算学五门科目。学生若能通过中学堂考核,朝廷便会给予贡生身份……”
“贡生”等同于举人副榜,只比举人略低一级。
朱贤勤听完温良平的叙述,神色微动。他握了握自己的双手,长叹一声:“这一番大改革,伤筋动骨啊。”
温良平暗示道:“那也不得不改啊,绣城二十年前就有新式学堂,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愿意去新式学堂念书。”
朱贤勤听出了温良平的言外之意。
吴州自古以来便是繁华之地,尤其是丹芝、绣城两地,群英荟萃,人才辈出。朝廷录用贡士人数,以吴州最多,长此以往,吴州之外的读书人深感不满,朝廷也担心江南出身的官员结党营私。
昭宁十七年,吴州乡试科场闹出作弊丑闻,随后朝臣参奏吴州官员“贿卖举人”,此案审理了一年之久,最终不了了之。同年,吴州出身的贡士人数减少了一半以上,南北两派读书人的争端缓和了许多,唯独吴州读书人心有怨言,认为朝廷选用人才有失偏颇。
从昭宁十七年,到昭宁二十七年,吴州出身的贡士总人数不到两百,进士不到四十,吴州人敢怒不敢言。又因为吴州商户繁多,商人地位不算太低,士人地位也不算太高,普通人家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入读新式学堂。
华瑶轻敲了一下桌面:“教育是兴国大业,不能不慎重。朕回京之后,与内阁商议细节,将会颁布新式学堂章程,在吴州和秦州试行。”
温良平双手抱拳:“近二十年以来,吴州和秦州贡士人数最少,朝廷在吴州和秦州开办新式学堂,也算是体恤这两个地方的人才。”
朱贤勤忍不住问了一句:“那州府衙门是不是也要改制了?”
“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