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得起被核爆炸后产生的高温等离子融化或腐蚀吗?
这位疯狂的徐教授竟然早就用氦离子发生器进行了摹拟测试,结果是瞬间高温的等离子只会对金属推进盘表面产生轻微的腐蚀,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没必要设计专门的冷却系统,普通的铝和钢就足以成为制造金属推进盘的耐久材料。
还有人对推进盘承受的压力进行了计算,发现瞬间的推力过于巨大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以此来反对。
我们的徐教授竟然也有解决的办法。
直接在飞船推进盘和前部船体之间安装一个震动吸收系统,将脉冲能量暂时储存在吸收系统中然后逐步释放出来,这样就可以不至于因为爆炸的冲击而导致剧烈的震荡,能够比较平稳地飞行。
很快,舌战群儒的徐教授就将这种看似天方夜谭的方式引起了许多专家的共鸣。
你补充一句,我论证一句,论证的结果是,这种飞船竟然非常可行?
于是,这些人当场就建议上面投资建造一个简单,承载大,而且在资金上也能够建造得起的小飞船用来试验。
他们甚至连飞船的样子和大概的轮廓都模拟好了,有点像主教冠或者子弹头,约莫有16层楼高,后面的推进盘直径达41米,起飞质量总计1万吨左右,起飞时爆炸的原子弹当量为0.1千吨(100吨tnt当量爆炸产生的推动力可远不只100吨),计划每1秒钟就抛出一个,而当飞船加快到一定速度后,将下降到每10秒爆炸一枚2万吨当量的原子弹。
至于起飞方式,则被他们设计为了竖直向上飞行,而不是象普通化学火箭那样到了一定高度后就倾斜飞行。
按照徐志雄教授的话说,这样飞的目的是为了把放射性污染集中到一个小区域内。
而且,这种飞船可以建造得象战列舰一样,而不必像化学动力飞船那样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