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宅子里今日的饮食都偏清淡。灶房里的忙碌与大堂中的安静相比稍显突兀,而赵勿庸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端着一碗茶一边刮着茶沫,又吹了吹茶的热气,最后轻轻抿了一口。
\n
他“嗯”了一声,似乎是在对茶水的惊叹。
\n
当他放下茶杯后,拍了拍袖口,对着坐在客位上的武国商人说道:“武国的普洱果然名不虚传,浓醇、厚苦,后味余甘。”
\n
说着,他又端起闻了闻茶香,仔细打量起茶色,又道:“茶汤橙黄明亮,尤其是这茶叶脱圆后大小均匀很是肥硕啊。”
\n
“哪里,相比于我朝的普洱,我更喜欢衍朝的蒙顶甘露和蒙顶黄芽,尤其甚爱叙府龙芽,与之甘苦,不如郁郁清香。”
\n
武国商人共三人,他们体态圆润,肤色俏白,或许是因武国气候与饮食有关。武国地处西南方气候常年如春,林木郁郁葱葱,虽不及江南的烟雨轻柔,但胜过大衍的四季缺二,只有冬夏。
\n
两国饮食也大有差别,如果说衍朝主以麻、辣为主,那武国就是嫩甜、酸辣闻名。因为武国地域位置的特殊,他们食材大多都是就地取材,烹饪方式也都很简单,既保留了食材的关键味道,也能在其上根据食材的特性配料,既满足了口欲,也享受到了真正的山珍海味。
\n
这也导致武国之人中年过后大多会变圆润。
\n
赵勿庸闻言微微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说回正事。”
\n
“黄州城与京城不同,京城之人的衣食住行几乎少有变化,而黄州城汇聚天下往来人,衣食住行千奇百怪,按几位先前所说你们是想将蚕丝所制衣物和布料贩至黄州,如今大衍的丝绸行情每匹在十八到二十左右,蚕丝的行情是二十三两。而武国的丝绸行情大致是在每匹十二两,蚕丝十六两。你们将织好的丝绸和衣裳进给我来替你们售卖,按你们的说法是加上人工和当地市价折合后卖三十两一匹,我抽三分利也就是每匹我能得九两银子,加上商铺的工费我再抽一分利,一共就是十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